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声音 | 新高考制度何时全面建立?每年约有多少公务员辞职?部长们回应

www.ijjnews.com   央视网  2017-10-20 11:59
  

  央视网消息:10月19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工信部部长苗圩等代表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就舆论普遍关心的高考改革、网络提速降费等问题作出回答。

  教育部部长: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

  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陈宝生代表说,过去的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经评估取得成功,尽管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今年,还有4个省要开始试点,到2020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全面建立起来。

  他说,这次高考制度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主持重大会议研究高考改革方案。

  陈宝生介绍,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这5年我国实行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以及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多招收了37万名大学生。中西部高校录取率最低的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5年前的15.3%,降到了今天的4%以内。此外,到目前为止,30个省份出台了支持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政策,今年15万名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是5年前的36.5倍。

  工信部部长:加快网络提速降费步伐让消费者享受发展成果

  十九大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简单介绍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成就,并表示“我国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地位”。

  苗圩表示,近几年电信企业在提速降费工作方面力度很大。短短几年中,4G用户已经从零增长到9.3亿,占整个手机用户的67%多。在固定宽带方面,实现了所有城市全光纤网络的覆盖,光纤宽带的比例在全球排第一位。此外,在取消手机长途和漫游费方面、降低国际手机长途费用等方面都效果显著。

  △十九大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

  苗圩介绍说,在降费的同时,还促进了用户使用量的增长,月均流量已经从三年前的300M发展到了今天要超过1.8个G。网络的发展、降费的措施,也大幅度催生了各种创新应用,比如共享单车,比如手机支付等现代支付手段。

  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浪潮,加快网络提速降费的步伐,助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让消费者进一步享受到我们发展的成果。

  中组部副部长:公务员队伍总体稳定不存在“辞职下海潮”

  中组部副部长齐玉就记者提出有些地方出现官员“辞职下海潮”的问题进行了回应。齐玉说,从统计情况来看,近年来公务员队伍总体是保持稳定的,平均每年辞职人数仅占公务员总数的0.1%,或者0.1%稍微多一点。中国一共有700多万公务员,每年辞职人数约为1万左右,因此,不存在所谓“辞职下海潮”。

  他说,一定数量的公务员辞职,这也是人才流动的规律,在各国都是一样,属于正常现象。虽然每年有一些公务员辞职离开,但也有许多优秀人才通过考录或者调任等方式进入公务员队伍,这就形成了能进能出的良性机制,这也符合公务员制度本身设计的初衷。

  住建部部长:坚持“房住不炒”加大打击违法违规房企查处力度

  十九大代表、住建部部长王蒙徽表示,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他透露,正在做的一项工作是加快研究和制定《住房租赁管理条例》。

  王蒙徽表示,要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等手段推进房地产市场建设。

  他介绍,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已在12个人口净流入大中城市开展住房租赁的试点工作;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已支持北京和上海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验等。此外,还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始终保持高压严查的态势,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查处曝光力度,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另一项措施是研究建立房地产的统计和市场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加快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加强监测和分析,以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

标签:新高考制度
稿源: 央视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