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双节出境游新动向:“超级假日”吸引力激增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特稿:“超级假日”吸引力激增 出境游理性多元——盘点双节出境游新动向
今年“十一”国庆、中秋节假日叠加,“超级假日”吸引力空前。数量庞大的中国游客也促使各国推出多种特色服务,分享中国“假日红利”。与此同时,中国公民出境游方式日益多元,消费更加理性。
看重中国市场 分享“假日红利”
随着中国公民境外游的快速发展,中国庞大的旅游市场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时值双节“超级假日”,不少国家竞相出招,大力吸引中国游客。
专设中文服务是澳大利亚面对日益庞大的中国游客群采取的措施之一。澳大利亚阿瑟港历史遗迹不仅推出中文景点说明,更是特意安排每天4次、每次长达45分钟的免费中文讲解服务。
“普通话是我们提供的唯一外语讲解服务,”阿瑟港景区工作人员塔米对记者说,“我现在会说‘你好、谢谢、门票’,我们还会做更多。”
为中国游客提供特色服务,也成为美国一些商家的“待客之道”。
“之前一位中国游客希望我们的菜单上有粥,我们就开始供应中式粥,”华盛顿特区四季酒店总经理大卫·贝尔南指着中文菜单说,“在每位中国顾客入住时,我们都会第一时间送上刚冲泡好的绿茶,帮助客人解乏。”
为了让旅游从业者更多了解中国游客的喜好,华盛顿特区旅游局开设的“欢迎中国”项目鼓励商家招募会汉语的员工、制作有汉语注释的菜单和网站。特区旅游局还会按季度为商家“开课”,讲解中国的文化习俗。
中国游客出境游第一大目的地泰国,更是利用社交媒体为本国旅游业宣传造势。泰国国家旅游局总部及5个中国办事处均在微博、微信上开设了公众号。今年9月,旅游局邀请中泰两国的博主同游沙拉武里府、呵叻府等小众旅游景点,希望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吸引中国游客。
日本东洋大学国际观光系教授梁春香认为,中国流行“说走就走的旅行”,改变了世界旅游市场过去以欧美国家为主的结构,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忽视的旅游客源国。
旅行方式多元 消费日趋理性
法国官方数据显示,赴法旅游的中国游客中,自由行比例已达43%,预计2019年将升至50%。“明显感受到传统大团游日渐式微,自由行迅猛增长。”法国安赛尔旅行社总经理周建防说。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赴法游客的成熟度在不断提升,他们更愿意追求个性化的旅行体验,希望深度了解法国的历史文化。法国文华旅行社针对自由行游客推出的短期“乡村小镇游”“博物馆主题游”等就深受欢迎。
同样的旅行方式变化在美国也格外明显。年青一代的中国游客兴趣更加广泛,参观大学、看篮球比赛、观看文艺演出等成为新选择。不少游客也愿意体验自驾游,深入美国的城市乡村,体验当地不同的生活。
北美桔子旅行社负责人王茜说,来洛杉矶参观的中国游客不再满足于仅仅跟着大巴走马观花式地看看好莱坞、迪士尼或者环球影城,而是针对自己的兴趣和时间,提出个性化的旅游需要。
在日本,中国游客也不仅局限于观赏自然景观,而是更多地选择参观美术馆或体验茶道、花道、香道、艺伎文化等,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日本风情。
除了参观体验,购物也一向是国人境外游的重点,但近年来,动辄大手笔消费的“买买买”日益减少,国人海外购物日趋理性。
法国文华旅行社董事长李晓彤说,目前游客在法国消费项目大致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大部分游客青睐法国药妆、食品等性价比高的当地品牌“必需品”;在“奢侈品”消费上,中国游客逐渐开始有意了解品牌背后的故事,选择适合自身的商品,绝非只看品牌的“爆买”。
数字化支付 提升旅行体验
中国游客境外消费额不断升高,微信、支付宝等被国人所熟悉的支付方式,也跟随出境旅游的步伐来到海外。
多年没到泰国的广西游客邓凯惊奇地发现,曼谷随处可见的便利店都已支持微信和支付宝支付,买瓶水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数半天泰铢硬币。
如今,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覆盖了泰国几乎所有旅游城市的便利店、购物广场、免税店、餐馆、甜品店等中国游客常去的地方。
开泰银行高级执行副总裁帕查拉说:“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移动支付太方便了,我们也希望中国游客对移动支付的选择能带动泰国社会的发展。”
支付宝欧洲负责人刘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欧洲多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对支付宝给予支持,希望帮助中国游客获得更加顺畅的旅行体验。比如,支付宝与芬兰有关方面确立战略合作关系,未来中国游客到北欧不仅可以用支付宝购物,还可以用支付宝订酒店、买纪念品、寻找特色餐厅,体验形式更加多样的娱乐、体育和观光项目。
目前摩纳哥、芬兰、瑞典、希腊等国政府机构都与支付宝取得了合作,这表明当地政府对中国游客和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出欧洲国家对中国先进移动支付方式的认可。
- 国庆中秋长假里 泉州市区的这几家医院这样上班2017/09/28
- 福建发布国庆、中秋节交通安全出行提示2017/09/28
- "双节"将来临 热门线路动车车票基本售罄 提早购票2017/09/27
- “超级黄金周”来临 这份国人出境游指南请收好!2017/09/25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