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茅草房户下山,连家船民上岸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17-08-25 16:11
  

  时任省委农办主任、原省委小康办主任刘钦锐回忆——

  1997年,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基本实现小康的攻坚决胜年,各地都以“倒计时”紧迫感向小康目标发起有力的冲刺。

  但是,1997年5月,一份来自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深深地触动了习近平。报告反映闽东畲乡不少村民住在以茅草为顶、泥土为地的茅草房里,生存状况很差。

  当年6月初,习近平就带队到闽东山区、沿海进行专题调研。

  一路上,我们看到山区有相当部分的农民住的房屋是用茅草做的,连进出的门也是用茅草做的,没有窗户,又矮又黑又潮湿,进去稍不注意就碰到头。

  沿海、沿江、沿河,还住了相当多的连家船民。这部分人的家,就是破败不堪的小木船,没有电、没有水,一家几代人挤在一起,靠海为生,漂在水上,真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

  一路上,习近平动了真情。他对我们说,共和国成立都快50年了,群众生活还这么困难,很不应该,一定要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

  其实,习近平在闽东工作时,对解决“茅草房”和“连家船”问题已经进行调研和探索。这次调研使他对这两个群体的现状,了解更全面更深刻。

  回到福州后,习近平立即给省委写了专题报告,建议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尽快解决“茅草房”和“连家船”问题。省里十分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他们解决搬迁、就业等问题。

  习近平把“茅草房改造搬迁”和“连家船民搬迁上岸”作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点工作来抓。

  其中“茅草房改造搬迁”要求在1997年内限期完成,省里还下达了600万元专项资金。霞浦、福鼎两地领导立下“军令状”:不摘下“草帽子”,就摘下官帽子!

  1998年来临之际,宁德地区的2000多户茅草房户全部甩掉了象征贫穷的“草帽子”。没有习近平的真抓实抓和省里的支持,是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的。

  连家船民有五六千户,上岸定居的工作也更为复杂,从1998年起开始大规模搬迁上岸,到2002年习近平调任浙江时已总体完成。

  2004年6月7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福建“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的故事,称赞他们“告别河海漂泊,踏上小康征程”。

  这些年,福建“造福工程”的力度一直很大,已经成为福建扶贫开发工作的标志性工程,累计搬迁超过150万人。在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中,异地搬迁脱贫还是“头号工程”,这也证明了我们这么多年实践的正确。

  采访中,当年霞浦县的连家船民杨永雄,向记者讲述了1998年4月习近平到霞浦县盐田乡了解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的情形——

  当时快中午了,家里已做好午饭,远处来了一群人。我家的船,就停在最靠岸边的地方,他们说要上来看看。

  那天父母正好轮流住在我家。整条船,长不到10米、宽不到2米,又塞了全部家当,容不下几个人,我就带着家人到岸边候着,年近八旬的父亲留在船上招待客人。

  客人们弯下腰在船舱里看了一圈,父亲就拿出平时又当枕头又当椅子的木块,请客人坐下,聊了近半个小时。他们走后,我听父亲说,为首的高个子,是省里来的习副书记。

  后来,父亲经常跟家里人说起那天的情形。

  习副书记问,怎么成为连家船民的,现在生活过得怎么样?我父亲说,从他记事起就住在船上了,原来日子更苦,解放后分到点滩涂,生活比过去好了。

  习副书记又问,60年代政府组织过船民上岸,为什么当初不上岸呢?我父亲回答,在海上生活习惯了,上岸怕没土地,没法生活。

  他又问,那现在想上岸吗?我父亲就说,现在看到其他人上岸后打工、卖海鲜,日子好过多了,有机会当然想上岸……

  习副书记就当场交代随行的干部,连家船民搬迁,不能把房屋盖起就算完事,更要让他们有生活、有出路、能挣着钱,不能人上了岸,心还留在船上。

  我父亲从土改起就当村干部,他感叹说,从来没见过像习副书记这样关心连家船民的领导。

  1999年,全村600多户2700多人全部上岸。我们一家搬到了北斗村外岐后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点。房子占地80平方米,地不要钱,盖房共花了1.2万元,除去6口人每人补助1000元,实际只花了6000元。

  如今,我有二三亩滩涂种蛏的收入,儿子在附近电器公司上班,老两口还打点零工,两个孙女陆续出生,日子过得还不错。

  现在,这里交通很方便,上沈海高速公路只要15分钟,上301省道只要20分钟。有劳力、有滩涂的,可以养花蛤、海蛎;脑子灵活、愿意出去跑的,把本地产的海鲜拿到外地卖;想拿工资图个安稳的,就到附近的企业上班。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扶贫篇》全文

标签:习近平|探索与实践|扶贫篇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