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移风易俗新主流 不比排场比慈善
4年前,晋江磁灶镇前尾村村财薄弱,修一条水泥路的资金都难以筹集,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村里婚丧喜庆奢办、铺张浪费的攀比之风,让很多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压力。
痛定思痛。前尾村经村党支部、村委会、老年人协会共同研究,入户征求村民意见,最终制定《前尾村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既旗帜鲜明地提倡崇尚勤俭、简办婚丧、热衷慈善的新风气,又明确对违反规定的处理办法,如对喜事、丧事大操大办等处以相应罚款,并进行公示曝光,让违规村民“脸红”。
推行移风易俗村规民约4年来,前尾村共收到村民及乡贤节省婚丧喜庆的爱心捐资约1000万元,这些资金都投入到新建小学教学楼、敬老院、防洪水利设施等公共项目的建设中。凭着移风易俗带来的巨变,前尾村先后获得“晋江市最美村居”“泉州市美丽乡村”等荣誉,并被列为泉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
作为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晋江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紧抓“人”这个核心,扭住“文化”这个关键,做好“广教化、美风俗”这篇文章,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全力破除闽南地区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炫富摆阔等陈规陋习,推动风俗习惯适应新型城镇化,跟上时代步伐,努力使乡风民风美起来,实现城市品质与人的素质同步提升。
去年12月,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典型代表,移风易俗的“晋江经验”让全国瞩目,也显示了晋江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的实效。
如今,随着“丧事简办、喜事新办”新风尚的大力推行,晋江已形成以村规民约来治理、以文化建设来根植、以慈善公益来造势的局面。
倡行村规民约
“群众自治”带动“自我约束”
省去酒席礼品赠送节省六七万元;简办一场丧事节省三五十万元;取消普渡、佛生日大操大办,全村节约300多万元……仅有4000多人口的东石镇光渺村,自从开展移风易俗以来,仅一年就节约500多万元,从一开始的推行难到如今的人人受益,新民俗、新风尚在光渺村越来越受认可欢迎。
前些年,晋江在调研中发现,多数群众反映大操大办使他们不堪重负,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得不隆重举办婚丧喜庆事宜。
为顺应群众这种“想变又不愿出头,盼改又不敢主动”的从众心理,晋江倡导各村制定推行婚丧喜庆改革的村规民约,把群众意愿转化为全村共同意志,帮助群众打破心理障碍。
目前,晋江全市392个村、社区都制定了相关的村社规范,用这一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办法,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省办等理念变成行动,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隐性负担。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推进村规民约实施中,晋江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让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主动作为,使移风易俗从“小气候”成为“大气候”。比如,龙湖镇浦头村老党员施宣阔简办八十大寿,捐资20万元修村路,他的行为也带动了全村自觉改变大操大办的陋习。
影响一群人,带动一片人。现在,操办红白喜事遵守村规民约,已经成为晋江广大群众的共识和习惯。
植入文化基因
“普渡日”变为“慈善日”
往年,每到农历7月闽南传统的“普渡日”,晋江各乡村大吃大喝流水席的铺张场面比比皆是。
如今,各乡村在摒弃大操大办陋习的基础上,引入文体、科普、环保等元素,把“普渡日”变成“文体活动日”、“志愿服务日”、“扶贫济困日”,在破除旧俗陋习的同时促进文明新风的树立。
移风易俗难在“破”,重在“立”。单凭一纸政令,移风易俗往往无法持久,必须开展积极的文化变革。
以往,晋江总想把“普渡”一次性根治,却难以奏效。近年来,晋江改变了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既针对铺张浪费、迷信鬼神的丑陋一面,综合治理社会治安、食品安全、物价水平等问题,不断削弱“普渡”负效应;又承认“普渡”也是民俗,有其存在合理性,努力用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倡导基层举办文体比赛、志愿服务、家园清洁、慈善公益和科学普及、法治宣传等积极向上的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引人崇德向善,形成了文明健康的新民俗。如今在晋江,“普渡”风光不再,新事蔚然成风。
除了破除迷信陋习,村庄互不通婚的陋习近年来在晋江也在不断破冰。今年3月30日,对于晋江安海镇西畲、丙厝、桥头(三社)和梧山、山兜(玉楼)五个村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在“文明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现场,五个村的老人会会长互相握手,共同签订《告别不通婚友好备忘录》。这意味着,这些村庄400多年不通婚的陋习彻底破除,并为其他不通婚的村落提供借鉴,共同创造和谐邻里关系。
与此同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晋江既重视传承和弘扬优良习俗,留住“乡愁”,延续传统,也努力倡导与新城镇、新农村相适应的新生活、新方式。
当前,晋江通过加强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建立更加科学有序的生活秩序,倒逼村民的行为规范;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让市民的精神追求有了更多好选择。
推行爱心风尚
“比排场”升级“比慈善”
今年7月2日晚上,晋江金井镇施仲益、吴天津伉俪借孙儿周岁宴,捐赠1900万元善款,其中向金井镇慈善协会捐赠1000万元,向山苏村委会捐赠900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建设。
晋江人有“输人不输阵”的面子情结,又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针对这一特点,晋江近年来因势利导,把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的转变,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结合起来,引导群众把“面子”开支变成公益捐资,把“大办俗事争面子”变成“多行善事有面子”,推动移风易俗与公益发展同频共振。
早在2003年,晋江就向全市企业界发出“简办俗事,多行善事”的倡议,2015年又发出“最炫公益,不炫嫁妆”的倡议,号召全市人民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神事省办,把节约下来的礼俗开支捐赠给公益事业。
截至今年6月,晋江市、镇两级累计筹募善款37.4亿元,其中有一半以上来自简办红白喜事的捐款。
更值得一提的是,晋江简办红白喜事、捐赠公益事业已经从“富人的修为”进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了独特的慈善文化。比如,去年以来磁灶镇28个村简办婚丧喜庆节约资金用于支持公益事业、新农村建设、助困扶老累计超过3000万元。
随着多年坚持和不断倡导,“不比排场比慈善”在晋江已成为群众舆论的主流,形成积极向上的大众公益文化。
(记者 黄祖祥 通讯员 刘岩澍 实习生 郭思佳)
- 15年前结怨如今一纸泯恩仇 南安松岭村和英山村恢复往来2017/08/10
- 爱子16周岁不办宴席 龙湖镇后溪村旅菲乡贤 捐款60万元助力公益2017/07/09
- 金井施仲益吴天津伉俪借孙儿周岁宴捐赠善款1900万元2017/07/03
- 梅岭文明新风主题活动走进桂山社区2017/04/23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