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福建将完善民生设施 多条腿跑起来补齐民生短板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17-08-09 09:47
  

  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群众对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从“五大战役”到“点线面”攻坚,再到宜居环境建设,我省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但因历史欠账较多,市县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对生活污水处理的建制村比例等6个指标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还有差距,特别是市县建成区路网密度、污水处理率、供水管网漏损率和乡镇污水处理率等4个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短板中的短板,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要求不相适应。

  打响新一轮攻坚战。我省将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0年,我省城乡民生基础设施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计划实施九大工程:围绕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拥堵、内涝等城市病,实施交通畅通工程、防洪防涝工程等;围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城乡洁净工程、景观提升工程等;围绕提升关系群众日常生产生活质量的市政设施保障水平,实施供水安全工程、管网建设工程、配套服务工程、智慧城市工程等。

  投资力度空前。各地初步安排项目3900多个,预计投资10800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358个。

  补短板,部门协同,齐头并进。

  突破资金瓶颈。省财政部门加大对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的财政资金以奖代补补助力度,统筹中央补助和省级财力,用好债券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的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系,通过财政奖补、贷款贴息等方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对采用PPP模式的,按省政府规定给予前期经费补助、PPP引导基金融资、补助资金上浮等政策支持。

  着眼于“优”,深化投资审批改革环境优化。省发改委借鉴“多评一表、多图一审、模拟审批”“多规合一”“联合踏勘、联合评审”等投资项目审批有效做法,对城乡民生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简化程序、减少环节。进一步研究推动精简投资项目审批前置条件,简化、整合项目报建手续,打通投资项目开工前“最后一公里”。

  构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合理发展,引导发展旅游专线、社区公交、高峰通勤线路等多样化特色公共交通服务。省交通运输厅还将着力完善农村客运网络,稳步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到2020年,公交专用道里程突破300公里,全省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40%。

  完善防洪排涝规划,加强与排水防涝标准衔接、与空间规划衔接。同时,省水利厅将重点放在加快“五江一溪”防洪治理上,明确2017-2020年我省“五江一溪”防洪治理投资规模60.1亿元,中央资金按50%给予补助,可争取中央资金30.05亿元。

  补短板,上下对标,典型引路。

  福州坚决打赢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2016年下半年以来,福州把内河黑臭治理列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总结出“沿河截污、内河清淤、管网清疏、把水引进来,

  让水多起来,让水动起来,让水清起来”的黑臭水体治理策略和“拆违、建路、种树、亮灯、建景”的沿河环境提升策略,工程投资约100亿元,沿河拆迁约300亿元,确保今年底前城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逐步提升内河水质。

  厦门明确今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到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思明区、湖里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集美区、海沧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40%以上,同安区、翔安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0%以上。

  长泰县全域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治理,立足解决机制怎么建的问题。各村建立起“六个有”长效管理机制(即“有一套合理有效的卫生费筹措制度、有一支精干的常年保洁队伍、有必要的公共基础配套设施、有一份公共卫生公约、有一个村容整洁治理理事会、有一套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工作方案”),确保各村环境卫生常保洁、不反弹……

  (记者 吴宏雄)

标签:民生|民生短板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