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小学生玩王者荣耀成风 泉州一小学全班男生都玩

www.ijjnews.com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2017-07-04 11:13
  

  小孩沉迷于手机、电脑游戏,让众多家长愤怒、哭诉、无奈……

  一款名叫《王者荣耀》的手游风靡于市,老中青少都玩得不亦乐乎,而许多小学生沉迷其中,成绩下滑、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许多家长更是一筹莫展。

  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小学生,其中有13名同学表示有自己的账号在玩这个游戏。这13名同学中,有2名男同学表示,曾偷刷过父母的银行卡购买游戏设备。而其中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他们班级有32名男同学,全部都在玩《王者荣耀》。

  【腾讯】推防沉迷系统,限时、禁玩、实名

  今天开始,腾讯将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未成年人限制每天登录时长。7月2日,腾讯发布消息称,将于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最严防沉迷系统措施,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按新规,12岁以下(含12岁)的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录功能;12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

  第二板斧: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今年2月,腾讯率先推出该平台,协助家长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游戏账号进行健康行为的监护。腾讯有关负责人表示,升级后的成长守护平台将大幅降低操作门槛,家长只需要简单步骤就可以完成绑定,并掌握孩子游戏登录和充值状态。与此同时,平台将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家长监护。从而实现家长对指定的小孩设备实施一键禁玩的操作。

  第三板斧:强化实名认证体系。早在今年5月,腾讯已经开始在旗下移动游戏中陆续推行实名认证。没有完成腾讯平台实名注册流程的账号,将无法进入《王者荣耀》进行游戏。

  【街采】玩《王者荣耀》成风家长怨气大

  昨天,记者随机在街道采访了20名小学生,其中有17名同学表示知道《王者荣耀》这个游戏,13名同学表示有自己的账号在玩。

  11周岁的小华(化名)是泉州一所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小华告诉记者,他们班有32名男同学,全都有注册账号玩《王者荣耀》,他们一般会组团打排位赛,平常周末一般玩两个半小时,这几天假期不管什么时候打开游戏,都会有同学在线。

  小华说他是在五年级上学期开始玩游戏的,当时是他们班的男同学邀请他一起打排位赛,还把自己的账号借给他玩了几把。回家后,他就用妈妈的手机下载王者荣耀APP,用妈妈的身份证认证,用自己的QQ账号注册游戏账号,目前已经打到30级了。

  小华的妈妈介绍,自从小华开始玩王者荣耀,每天都会玩上几把,一旦制止,就会跟大人吵架。几个月前,小华还偷偷用她的支付宝购买游戏皮肤,小华还偷偷把扣款记录删掉,她是要买东西时,才发现支付宝里的钱少了。小华承认是他分多次偷偷用妈妈的支付宝买了500多元的皮肤。

  小亮的妈妈陈女士介绍,他的儿子有两三个账号,有时用微信关联账号找比他大的人玩,有时用QQ号找同班同学玩。小亮还差3个月就12周岁了,玩王者荣耀一年多,买英雄、皮肤、抽奖已经陆续花了陈女士三四千元。

  “一旦没收手机,儿子还是会找大人借,要么以不吃饭不写作业抵抗,成绩从班里的十几名,掉到现在的50名左右”,陈女士跟丈夫现在不知道怎么办,儿子今年9月份就升初中了,这次期末考,最擅长的数学才考了70几分,放假不到一个星期,天天抱着手机玩。

  【家长】孩子能轻易避开防沉迷系统

  陈妈妈指出,腾讯方面2月份表示,《王者荣耀》将陆续增加“未成年人消费限额”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陈妈妈质疑腾讯如何知道某个用户低于12岁?她的儿子小亮,一样可以拿着她的手机,登录小亮自己的账号,用她的支付宝、银行卡购买游戏装备。不少家长也表示,孩子们目前玩的账号都是用大人的身份信息注册的,根本不受强制下线控制。

  采访中,一些绑定一键禁玩的家长表示,这些平台仍存有一些漏洞,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家长只能监管未成年用户的一个微信或QQ号游戏账号,但大部分受访学生表示,一旦现有的账号被家长介入,他们会再申请其他小号。

  陈妈妈表示,对于“实名注册与防沉迷系统”,他的儿子小亮就可通过切换不同账号来登录游戏,避开防沉迷系统,且未成年玩家可轻易利用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份证进行认证。因此她建议,应要求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的同时,采用视频等“人脸识别”等技术,要求用户上传真实照片进行比对,进一步核实身份。在进行银行卡绑定消费时,应对实名注册信息和银行卡办卡信息进行比对,两相一致才可进行交易。

  (记者 黄晓蓉)

标签:王者荣耀
稿源: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