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今年高考作文如何写才能拿高分? 听听名家名师怎么说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7-06-08 09:56
  

  晋江新闻网6月8日讯 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都备受社会关注,引发全民讨论热潮。昨日上午,语文科目考试一结束,作文题就在网上流传开来。今年,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题要求考生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你觉得今年的作文好写吗?根据福建高考微信公众号的一项调查(截至昨日17时,已有超过7000人参与),选择“挺好写的”占41%,选择“好难”的占22%,另有26%选择“写得毫无感觉,不知是好是坏”。

  这个题目难不难?怎么写才更容易出彩?本报邀请省内名家、本地名师进行点评,供考生、读者参考。

  关键词分类确定写作角度

  戴冠青(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教授、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出得比较稳健,导向性比较明确,现实感与时代感都较强。虽然题目中提供了多个关键词,但因其显而易见的词义内涵和“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题目要求,不管考生选择哪几个关键词来写,都不会有离题之虞。

  然而,正因为这种稳健性和明确性,限制了考生的思考自由,容易写得四平八稳,泛泛而谈,面面俱到,甚至写成介绍性的新闻通讯,不容易出彩。

  这样的题目要写好还是要注意审题。题目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所以考生首先必须对题目所提供的关键词进行分类,这样才能确定自己所要书写的角度。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生活和情感追求,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深写透,避开其他角度,这样才可以避免罗列事实的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其次,考生对所选择的角度要有自己的情感把握,要在书写中体现自己主体性的情感判断,把自己的体验、感受、思考和生命追求传达出来,如从“共享单车” “食品安全” “空气污染”等关键词中阐发出中国民众的环保理念和中国政府致力于治理空气污染、保障食品安全的举措,也许还有种种不足,但一直都在努力。值得强调的是,这种传达一定要巧妙地融入一些典型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例之中,避免空泛议论。

  再者,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不管考生从哪一个角度切入,都应该体现出中国的历史感和文化厚度。如“一带一路”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新闻热点,相信很多考生会选择这一关键词来写,但要写出彩却不容易,如果泛泛地介绍,容易写成一般的新闻报道。泉州考生可以通过某一个古泉州刺桐港文化遗迹,以点带面写出我们国家与“一带一路”沿途沿岸国家经济贸易和友好交往的漫长历史,写出“熊猫”作为友好使者在以往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写出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国所具有的文化自信和对全球化进程的期盼。这样的文章就比较有深度。

  今年的作文题也提醒考生,不能只关注课本知识,一定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所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写出好文章。

  命题体现“五性”出得好

  陈秀燕(晋江一中教务处副主任、福建省中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今年的语文作文题,我觉得出得很好,总体落实了“立德树人”,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关注社会热点,凸显时代主题。具体表现为“五性”。

  时代性——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民生。12个“中国关键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与表征,其中既有中国特色优势,又有中国特色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读“圣贤书”的同时,放眼世界,关注社会,思考民生。

  多元性——12个“中国关键词”所涉及的话题广泛多元。从横向看,有科技的、文化的、经济的、生活的;从纵向看,有传统的、现在的、未来的;从矛盾看,有中国国粹和发展优势,同时又有进步阵痛和发展缺失。

  限制性——题目的要求体现了作文命题的“限制性”:限内容、限受众、限话题关联性,有效地避免宿构与套袭。

  开放性——12个“中国关键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积累、学识和思维自由选择;只要求“明确文体”,即不限文体的写作,呈现出立意多元化、写作表达开放性。

  区分性——可以有效检验学生逻辑思维、周谨辨析、情境交际之能力,学生积累、思维、表达水平高低可判。

  面对这个作文题,学生一般不会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但要说好、写好也不容易,关键在于学生积累的学识面和思维的逻辑力。学生作文可能会呈现出明显的层次。一是杂乱无序式,随意选两三个关键词,这两三个关键词单独呈现中国特色,其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二是一味地唱赞歌式,集中表现中国的优势,这是切合题意的,只要所选关联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逻辑话题,也可以写得不错甚至是佳作。三是辩证地论析式,既看到中国的国粹和中国发展的优势,也看到中国发展中的缺失和阵痛,能理智辩证地加以解读论析,为中国更好地发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个人觉得这是最高层次,能体现出较高的洞察力和青年的责任感。

  写出情怀 方能出彩

  蔡清辉(季延中学高三年语文老师)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任务指向非常明确,考生可以把12个关键词进行逻辑归类,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矛盾的,然后再确定自己的写作角度。

  这12个关键词都对应当下最热门的事件,考生对于单个事件都有所熟悉,但是如何把所选择的关键词串连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从而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则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认识深度提出了很高要求。所以,这个题目考生基本上有话说,但要说出有机关联,从而形成自己对中国独特的认识,难度偏大。这也很好地体现了考试中心对作文“防套性、防宿构”的追求。

  此外,这个题目初现了交际写作的端倪,有明确的写作对象,是“外国青年”,所以考生要理解“外国青年”这一独特对象的特征,再根据对象写作。同时,是“对中国的认识”,不是别人的认识,也不是报刊杂志上的对中国的认识,而是考生自己独特的认识,所以需要考生不人云亦云,敢于写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情怀、自己的独特视角。考生对关键概念背后隐藏的内涵理解得越深、思想站得越高,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能越出彩。

  (记者_陈海勇)

标签:高考作文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