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一线名师点评分析今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17-06-08 08:49
  

  核心提示

  每年高考,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高考作文了,这是最能引起全民热议和参与的一道试题。昨日,我省高考作文题目新鲜出炉,本报邀请了一名教师进行点评分析。你会选择用哪些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老师们一致认为,此次作文命题立意自由,有所创新,既熟悉又陌生,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思考吧。

  2017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兼容大气,立意自由多元

  -陈春蓉(泉州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今年高考作文题有几个命题特点:一是材料紧扣时代脉搏,直击社会热门关键词,充分体现公民意识,彰显大语文教学理念,体现命题者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取向的期待。二是材料中的关键词范围很广,涉及国家政策、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等领域,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得兼容大气。三是关键词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提供了更多的写作空间和可能性,比较接地气;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关键词来写作,相对比较公平。四是材料提供了12个关键词供考生选择,审题相对比较容易,不易出现偏题离题现象。五是题目有明确的“任务指令”,要求考生“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些都是限定的写作任务,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全国卷对写作任务明确要求的命题方向和形式。

  从立意上来看,由于所选关键词的自由多元组合,立意角度比较自由,选择余地大。例如可以谈“一带一路”背景下对“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思考,可以谈“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这些新兴科技成果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可以谈对“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等文化遗产的认知,也可以谈对“广场舞、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现象与问题的思考,还可以从“大熊猫、空气污染”谈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而足,这些都体现了立意的开放性与多元性。在写作过程中,要求考生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大局观,看清所选关键词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挖掘关键词潜隐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充分体现思辨性和批判性,这样的文章才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力度。

  切忌写成“拼盘式”作文

  -林刚明(安溪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给人以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今年的作文题在“追踪现实,关注热点方面”延续了2011年、2015年、2016年高考作文改革的方向。

  2011年全国课标甲卷的作文题要求从“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关注中国的崛起。与此相比,今年作文材料提供的12个“中国关键词”更为具体,更接地气,有效避免了2011年作文题时政性、概念性太强,语文性、形象性太弱的尴尬。这也是今年作文题的一大可取之处。

  之所以有陌生感,在于今年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其所认识的中国,此任务指令较新颖,对考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也有一定要求,考生需要明确所选“两三个关键词”之间的“有机关联”,如可将“广场舞、共享单车、美丽乡村”进行关联,进而将所选关键词抽象为“中国人的精彩生活”,并以此为写作的角度。无疑,这个环节是本道作文题目审题立意的关键,考生的思维品质可见高下。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对两个或三个中国关键词有机关联时,要有一个清晰的论点,切忌写成“拼盘式”作文。同时,题目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里有一个隐性的限制性指令,容易被考生忽略,行文时,考生要有良好的“对话意识”,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体现表达的融入感。考生若以书信体写作,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必须注意写作视角的选择

  -骆汉忠(全国模范教师,惠安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

  2017年全国高考I卷作文题目,在传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有创新,增加具体情境和对象意识,提升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

  第一,命题贴近学生生活,直击社会热点,紧扣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命题,充分发挥语文独特的积极导向功能。

  第二,12个关键词涵盖了当今中国发展的多个方面,既有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新经济形式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又有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等文化符号;既有体现中国由“世界加工厂”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高铁,又有涉及民生的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体现了现代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方面,学生写起来应该有切身体会,真情实感,有话可说。

  第三,注意在开放和限制之间寻找平衡点,增加明确的任务指令,有效防止宿构和套作,提升了作文区分度。一是限制选择的空间,要求学生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二是增加了具体情景和对象,要求学生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所以必须注意写作视角的选择,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来呈现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引导外国青年真正了解中国。

  第四,要求学生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真正考查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比如京剧与广场舞,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雅俗并存,新旧互补,共同构成中国文化新的文化形态等。学生如何选取关键词,使之形成清晰完整的逻辑链条,考量着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合情合理、客观理性、平等交流,更考量着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因此,这道作文题也就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效度。

  正确选取关键词是“技术活”

  -杨宏毅(晋江市子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如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题型稳中有变,陌生却又似曾相识。题型依然是材料作文,是任务指令性作文题,内容指向有很强的现实性,引导学生正确、深入认识当今的中国,这与今年各地的备考方向、范围大体一致,相信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但要写得好,写得有深度,也是有一定的难度,有较好的区分度。

  命题思路上有摆脱“坐而论道,空泛说理”,转向更明确的针对性和实用的趋向。文体没有限定,多数考生应该会选择写议论文,但记叙文或其他文体也可出彩。此题可供立意的角度很多,考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可以肯定中国的快速发展、文化底蕴的深厚、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的充盈,发展理念的先进,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可以中肯地指出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一面,当然还可以进行辩证分析,在肯定的同时有所针砭,可以说是“浩渺行无极”。

  考生在写作时也须深入思考,方能准确立意。考生要从十二个关键词中提取合适的二至三个词语来思考立意,可以选取正面的二至三个词语,也可以选取反面的二至三个词语,还可以正反各选取一至两个词语,深入思考,寻找出共同点或不同点,揭示中国的正面特征、反面特征,或是进行客观辩证分析,关键是要有一个清晰的中国,要能让外国青年对中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正确、理性选取关键词,这是这次作文的一个“技术活”,思考、提取所选取词语的共性、异性,有深度地进行立意,更是一个关键性的“技术活”,可谓是深思方可得真意。

  当然,在反面立意、辩证分析时要注意把握好“度”,可以客观、公正分析,但不可刻意抹黑。

  (记者 陈丽萍 曾聪虹)

标签:高考|高考作文题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