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厦门地铁1号线全线“轨通” 力争7月底前“电通”

www.ijjnews.com   海西晨报  2017-05-09 10:17
  

  昨日15:25,随着最后一段25米钢轨平稳铺设在轨道上,1号线铺轨完成。

  64.789公里,历时13个月,厦门地铁又迎来了历史性时刻。

  昨日15:25,在地铁1号线将军祠站,工程吊机将一段25米钢轨铺在右线轨道上。在长达13个月的时间里,这样的动作每天都在发生,但昨日意义尤为不同,它意味着,地铁1号线已顺利完成铺轨,实现全线轨通。

  晨报记者了解到,地铁建设必须经历洞通、轨通、电通、综合联调联试四大节点。轨通同时也标志着,全线结构性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市民距离地铁1号线试运营,只剩两个关键节点了。按照计划,地铁1号线将于今年9月实现体验式试运行,于年底实现试运营。

  最后一段铺轨昨完成

  昨日14:10,记者在地铁1号线中山公园站坐上一辆地铁工程车,大约10分钟后抵达将军祠站。

  将军祠站至镇海路站地处老城区,且地质复杂,进展较为缓慢。最后一段轨道铺设,就在将军祠站至中山公园的右线区间完成。

  伴随着一声指令,位于右线轨道内的铺轨龙门吊开始运作。记者看到,一段长达25米的轨排被移送到位,然后采用接头夹板将前后钢轨进行合拢。紧接着,工人们再对轨排进行粗调、绑扎钢筋、立模、精调及浇筑混凝土等工序。

  15:25,地铁1号线最后一段顺利完成铺轨,工人们欢呼雀跃。“地铁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分为三班作业。”工人小吴说。

  力争7月实现“电通”

  从2016年3月31日高集区间(海堤路地面段)首段启动铺设,1号线铺轨总长度64.789公里,完成铺轨历时13个月。

  为提高效率,地铁1号线全线一共设置了镇海路站基地、湖滨东路站基地、高集明挖段基地、集园海堤路基地、软件园站基地、厦门北基地共6个铺轨基地,同时采用轨排预制工艺,缩短了铺轨工期。

  “地下隧道空间狭小,交叉作业多,为协调地下区间多专业的穿插施工,成立了一级调度室。”地铁1号线轨道项目经理何广飞介绍,通过把时间和空间进行梳理,提高了铺轨施工的最优秩序化。

  按照计划,1号线将力争7月底前完成电通。

  64.789公里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

  轨道铺设,是一个上承土建工程、下启系统工程的重要事件。在64.789公里铺轨背后,其实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小细节。

  如何运输?

  先组装成轨排再运输

  就像砌瓷砖一样,钢轨也是一块块拼接合拢而成,铺轨以25米为一个拼接单位。那么,长达25米的钢轨,要如何运送到地下二三十米的站台层?

  记者了解到,为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工人们先在铺轨基地里组装好一个个轨排,再通过铺轨基地的轨排井,将轨排垂直运输到轨行区。最后,通过轨道运输车,将轨排平行运输到目的地。

  铺轨有洞内铺轨与露天铺轨,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吗?其实,两者采用的参数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洞内空间狭小,对于工程而言更加费力。

  如何铺设?

  误差小于1毫米,有减噪设置

  轨道铺设十分精密,据悉,其最大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

  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确保铺轨质量,施工中采用了CPIII轨道精密测量系统提高了铺轨精度。检测的配套仪器相当于一个小推车,它通过多个点的扫描,最终来获取数据,这个检测全靠人工来完成。

  另外,在地铁1号线中,约有9.5公里的铺轨路段中暗藏了玄机。为减少地铁车辆对附近建筑物的振动及噪音影响,厦门地铁在铺轨工程中设计了约9.5公里钢弹簧浮置板结构,占全线总量比约14.8%。

  简单来说,就是在紧邻学校、住宅、养老院等的地铁线上,增加了减震设计,起到缓冲的作用,这种设计不影响列车行驶速度。

  由于增加了钢弹簧浮置板结构,轨道铺设相对较复杂,一天只可铺设30米至50米,而正常结构的轨道铺设,一天可铺设70米至80米。记者了解到,1号线全线多个站点同时进行铺轨,大大提高了效率。

  与高铁相比?

  高铁对路基要求更严格

  厦门地铁与高铁轨道基本相同,使用材质是含有钒的钢轨。不同的是,高铁最高时速达350km/h,地铁约为80km/h。因此,高铁对于路基要求更严格,路基更加扎实。与此同时,由于高铁碰撞更加激烈,因此高铁铁轨所使用的扣件强度更高。

  在铺设铁轨方面,地铁与高铁也基本相同,直线每公里约使用1400根枕木,曲线每公里约1600根枕木,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

  (记者 雷妤 通讯员 李琳)

标签:厦门地铁
稿源: 海西晨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