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已占GDP总量三成 "智慧生活"触手可及
- 导读:
-
《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数字经济已占据全国GDP总量三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将如何赋能新兴产业?又将如何激活传统产业?
新华社杭州4月20日电 “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20日,在杭州举行的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齐聚,共话数字经济的现在和未来。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需要新动力。数字经济将如何赋能新兴产业?又将如何激活传统产业?
数字经济的前景有多大
与会专家认为,数字经济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宏观经济规模上,也渗透到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每个环节。
此前,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指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说。
据介绍,数字经济的主体产业一是资源型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数据交换交易等领域,大致对应大数据核心业态;二是技术型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智能终端产品、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服务、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领域。
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渗透率将达到48%,总就业容量达4.15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认为,数字经济,不仅是代表未来的潮流,更意味着我们应该利用各种力量发展数字经济,用数字经济解决问题,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数字经济如何激活实体经济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本钱。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不仅带来技术创新方面的正向整合,而且可能导致商业模式的重塑或重构,在制造业掀起数字化革命。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说,“数字经济”与“互联网+”概念一脉相承,又更进了一个层次。“互联网+”强调的是连接,“数字经济”强调的是连接之后,有产出、有效益。
面对正在到来的智能互联时代,联想未来将围绕AR显示、应用平台,对话式的人机交互模式及数据中心技术平台等打造技术优势。“大家选择一款产品,不仅仅看产品本身,更会看产品所连接的服务。没有内容和服务的话,设备就是苍白的,而这些内容和服务都来自大数据。”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说。
三一集团搭建了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云计算结合,把分布全球的30万台设备接入平台,实时采集近1万个运行参数,远程管理庞大设备群的运行状况,不仅实现了故障维修2小时到现场、24小时内完成,并实现了精准的大数据分析、预测和运营等支持服务。
周其仁说,用数字技术改造生产、管理和销售流程,降低成本,聚焦品质,同时降低中小企业吸收新技术的门槛,这将是中国制造的新希望。
数字经济如何服务民生事业
网上医院实现在线挂号缴费,移动支付化解出门忘带钱的尴尬,形形色色的O2O带来了便利……随着数字经济强势崛起,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点正在被发掘,创业企业、创业投资、创业平台呈爆炸式增长,创业群体迅速扩大。
从创立到现在不过短短一年时间,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说,摩拜单车在重庆日均载客量已经超过了当地地铁载客量,在北京也已经超过了出租车载客量。“摩拜就是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去整合价值链条中不同的参与方,让每一方都受益,然后创造出比传统产业更大更快的收益。”
位于杭州的水马环保,是一家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新材料水净化科技公司。公司CEO李渊敏说,我们不仅想让大家喝上干净的水,同时净水器的取水口还有人体数据采集和收集功能,通过大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健康情况,这就是数字经济带来的创业机会。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说,娃哈哈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省,而这些大数据跟其他行业、产业碰撞,还将产生更多的创业和创新领域。
(记者 商意盈 马剑)
- 31省GDP指标大比拼:25省份进入万亿俱乐部2017/03/14
- 31省份GDP增速比拼:重庆居首 仅辽宁为负增长2017/03/14
- 福建: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后的“民生新答卷”2017/03/09
- 中国12城市GDP跻身万亿俱乐部 每个城市都有亮点2017/02/2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