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文体娱乐 >>正文

《三生三世》热度不减 “匠心精神”成爆款必备

www.ijjnews.com   北京晨报  2017-03-27 09:37
  

  盘点2017年第一季度的爆款剧,仙侠玄幻题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下简称《三生三世》)必在榜单。该剧在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播出期间的单集最高收视率破2,全网播放量突破300亿的成绩更是傲人,而更为实际可信的考量指标则是:赵又廷的人气回升、众多新人的走红以及嘉行传媒的名声大噪……这些都是《三生三世》的火爆效应。在影视剧水准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下,尤其是刚刚经历过抠图对戏、替身上阵以及劣质特效的各种辣眼后,《三生三世》在演员表演、服化道等制作上的用心和诚意,在观众和业界看来便称得上“良心”。在近日举行的研讨会上,投资方华策影视以及与会专家将《三生三世》作为IP剧的成功案例进行解析,并提到无论是原创剧还是IP剧,“匠心精神”才是爆款必备。

  服化道部分纯手工

  连绵十里的桃林,“天圆地方”的古典建筑,以海中生物装饰西海宫殿……这些精心勾勒的细节,既符合传统又充满现代的质感,让想象中的神界、宫殿能够跃然观众眼前。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刘晔原表示:“我喜欢这个电视剧,因为它确实展示了我们中国的神话之美。”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也很认同,“尽管《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极具当代审美意义,但在骨子里依然是东方神话的气质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此前有报道称,剧中女主杨幂和男主赵又廷的服装都是造型师张叔平亲手缝制,演员穿起戏服完全是走路带风的状态,根本不用古装剧组的必备工具——“鼓风机”。杨幂也曾介绍说,她的很多套服装都有五六层厚,但观众还是会觉得飘逸,完全不会有笨重之感。这些都得益于剧组在服装上的用心投入。

  研讨会上,据制片人江陆艳介绍,“张叔平、张世杰团队设计了130多个造型,制作超过1500多件服装。张老师所有的造型服装都是整个团队纯全手工DIY,从零到有。杨幂提到过她很喜欢司音大战擎苍时穿的那套白色盔甲,这套盔甲一件花了三个月全手工打造,三个月才做一件的盔甲,完全由零零碎碎的小木块、小片经过加工组合成的,做成的盔甲,有很多参与人员的心血在里头,应该是无价的。”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在发言中也提到了剧中对服装的考究,“该剧根据角色和性格气质需要设计的服饰乃至颜色非常好,白浅气质空灵出尘,她的衣服集中在青色、藕粉色、珍珠白,明度高,饱和度低,使得整体色调轻柔浪漫、清淡素雅。夜华具有天族太子强大气场,选用玄色,就显得沉稳霸气,黑中微微带赤更显王者高贵气质。东华帝君,银发似雪,目光冷漠,不食烟火,因此紫色的高雅与神秘感恰恰符合其气质。相比天族的纯白,翼族的黑色或者红色,代表奔放不受拘束和野心。从衣服颜色设计,可以看出该剧主创对于美学的追求,这是国产古装剧长久以来一个短板。”

  外景地引发旅游热

  在此次研讨会之前,记者还采访了该剧另一位制片人高琛。对于《三生三世》的大热,高琛直言想到了会火,但真的没想到会这么火。不过,细细想来也在意料之中。“一个不错的故事、一流的造型美术再加上大家都看到效果的后期制作,整个团队的态度都体现在戏里。”高琛透露,演员的片酬和制作费用大概是三七开,搭景以及实景的部分是最费钱的。“全剧开篇的场景是在云南的普者黑,湖、小亭子、树林、怪石林……外景都是在那儿拍。从剧组驻地到林区还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有的地方没路,吊车还上不去,但就是为了那片有着原始风貌的林子,美术老师提前三个月就去了,人工把器材、材料运上去的,好多亭子、桥都是我们自己搭的,有的路都是我们自己铺的。拍完以后,我们就把景儿留在那儿了。”随着《三生三世》的热播,外景地的旅游业被悄然带动,“普者黑共赏十里桃花”目前已成最热项目。

  正如“每一位观众都是朝阳群众”,他们既能一眼看穿“抠像演戏”的拙劣,同样也能感受到诚意作品背后主创们的心血和付出,“这部戏的制作确实非常唯美,我刚才很认真看了宣传片与幕后创作特辑,我还想研究一下这部片子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大家都在讲工匠精神,当大家都在攻击五毛特技的时候还有人这么做,让人看完以后很愉悦。”《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在研讨会上感慨,“干净的画面,忠贞的感情足以吸引观众。”

  可以说,《三生三世》具备了一部大热作品的所有效应:捧红一拨演员、制造一轮社会话题、数据飙高口碑不差、衍生产品热卖等。古装玄幻的题材决定了它达不到一部现象级作品的高度的厚重,但它却扎扎实实地成为了让人心服口服的爆款,唯一摆脱不了的“黑点”就是原著小说涉嫌抄袭。

  (记者 冯遐)

标签:《三生三世》
稿源: 北京晨报  编辑: 付惠娥付惠娥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