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步2016年营收53.9亿元 比增1.9%
近日,特步公布2016年全年业绩。公告显示,特步2016年毛利率连续四年增长至43.2%,派息比率维持在60%。特步于2016年通过内部资源调整,进一步深化向体育时尚品牌转型,而跑步仍是集团聚焦的体育类别。
特步表示将在2017年继续进行调整,创造长期价值,为此,将继续实行“产品+”“、体育+”及“互联网+”的“3+”战略,实现持续增长,为成为“跑者的首选品牌”而不懈努力。
毛利率增至43.2%
公告显示,特步2016年收入按年增加1.9%至人民币53.966亿元。同时,特步整体毛利率连续4年上升,2016年按年上升1.0个百分点至43.2%,这主要是源于特步集团的产品组合转向毛利率较高的专业体育产品。总体来看,特步在服装上,毛利率大幅上升2.0个百分点至41.7%,而鞋履的毛利率上升至44.0%,配饰的毛利率也增长至41.0%。
2016年,特步集团年内的应收贸易款项拨备前的经营利润上升19.6%至人民币11.392亿元。公告认为,这充分显示了特步集团整体运营呈健康状态,以及向专业体育转型的成果。
特步集团2016年保持强劲的现金流,银行定期存款及银行结余总额为人民币42.453亿元,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为人民币3.458亿元。
为此,公告建议末期股息每股3.25港仙并派发特别股息每股2.75港仙,连同中期股息每股10.5港仙,全年派息比率维持在60%
进一步深化体育营销
进一步专注体育时尚品牌的塑造,2016年特步整合资源,一方面专注通过马拉松赛事和足球战略专注体育营销,另一方面继续专注产品的提升,增加研发费用投入,提高功能性产品比重。
在营销方面,特步2016年通过内部资源的调整,进一步深化向体育时尚品牌的转型推广。在品牌营销上,特步在2016年的广告及推广费用正常化至11.8%,以体育营销为重点的同时,减少效率较低的普通营销。
为此,特步重整品牌资源,集中投放于体育营销。跑步仍是特步聚焦的核心体育类别。特步于2016年蝉联中国赞助最多马拉松赛事的体育用品赞助商。2016年共赞助44场重要跑步赛事,包括24场重要马拉松赛事,并于2016年8月成为中国田径协会认可的中国马拉松官方合作伙伴、冠名赞助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特步跑道、举办中国跑者的年度盛会3·21跑步节及其他社交跑步活动。
同时,为响应中国政府大力推动足球发展的规划,特步集团已于2016年4月宣布全面的足球战略——“锋芒计划”,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服务全国逾500万青少年足球人口。
研发费用上升13.9%至1.3亿元
在产品方面,特步在体育用品的研发费用上上升13.9%,至人民币1.382亿元,同时继续聘用国际级设计师,并与国际纤维材料开发商巨头合作,还建立了中国首个跑步专属研究中心。
在集团聚焦的跑步类别上,特步提高了功能性产品的比重,进一步升级“动力巢”、“减震旋”、“气能环”三个专业跑鞋系列,并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共同研发特步独享的柔软垫科技。特步还推出了智能跑鞋“特步全芯竞速跑鞋”。而服装应用的主要科技则包括“无缝一体工艺”、“XTEP-WARM”、“冰纤科技”、“酷干科技”、“特步运动弹性科技”及“反光科技”等,给跑者带来更加专业的跑步装备。
在足球产品方面,特步首个专业足球产品系列——“刀锋1代”已于2016年6月在店铺开卖。特步表示将继续对2017年推出的新足球产品做出进一步的技术改良。
电商收入占整体收入高双位数
特步公告显示,2016年特步实施严格的零售渠道管理,使库存管理更趋完善,存货周转天数连续四年减少至51天(2015年:58天;2014年:71天;2013年:79天)。
据悉,特步在实施严格的零售渠道管理控制上,中央实时分销资源系统已覆盖超过90%的特步零售店,以监控特步独家分销商及授权经销商所经营店铺的营运状况。同时,特步改进及扁平化分销渠道,从而提升了整体经营效率,也使得品牌形象更趋统一,存货全年维持于4~5个月的健康水平。
电子商贸在2016年表现继续亮眼,平台的收入大幅增加,继续维持快速增长,占比更达到集团整体收入的高双位数。2016年,特步更蝉联天猫及京东销量最高的运动鞋品牌,领先所有国内及国际品牌。公告表示,电子商贸继续为主要增长驱动力之一。
(记者_柯国笠)
- 2016年361°营业额上升12.6%2017/03/16
- 利郎2016年营收24.12亿元 休闲时尚系列将是未来重心2017/03/15
- 厦门12家上市公司市值过百亿 新兴行业占比上升2017/02/28
- 安踏2016全年营收133.5亿元 上市十年营收翻四倍2017/02/22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