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到2020年厦门将新增16万个中小学学位

www.ijjnews.com   厦门日报  2017-03-16 10:11
  

  到2020年岛外医院由目前的19处增至32处

   将建新体育中心、帆船帆板训练基地、海沧厦足训练基地

  公共设施怎么建?涉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惠及民生的重要话题。昨日,市规划委主任助理肖铭做客市政府在线访谈,权威解读未来厦门市一批公共设施的专项规划。

  据悉,这些规划的最大亮点,就是围绕“多规合一”平台,由市规划委和各相关部门一起研究、共同完成,尤其避免了项目在空间上互相“打架”,或者因征地拆迁等问题难以落地的现象,确保规划不再只是“纸上文章”,让项目能够落实到空间上。

  【教育】

   新增124处中小学设施用地

  市规划委就近期(2016年-2020年)教育设施蓝图征求各区政府及教育局、发改委等部门意见,落实新增124处中小学设施用地。至2020年,厦门市将新增小学学位10万个,初中4.9万个,高中1.7万个,累计新增中小学学位超过16万个,满足2020年规划人口需求。

  肖铭指出,由于学校资源配置不均衡,现有教育设施难以完全发挥效益。因此,除了新建学校、新增学位之外,市规划委还将与教育部门共同研究,以科学的规划尽可能解决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文化】

  建成四个市级文化中心

  根据相关专项规划,未来厦门市将以市级、区级和街道(镇)级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为重点,形成与城市空间布局相适应,服务均等、使用便利的文化空间体系。

  未来厦门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结构将是“一岛、一带、四心、多点”的总体格局。其中一岛即指厦门本岛文化设施集聚区,一带则是厦门湾文化发展带。而四心则是4个市级文化中心,分别为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厦门岛东部文化中心、海沧马銮湾文化中心和翔安东坑湾文化中心,这几个文化中心都将在2030年之内建成。

  此外,到2030年,厦门市级、区级、街道级公共文化设施累计将新增175个,加上现在已有的设施,到规划期末,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将不低于1.5册/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半径应不大于15分钟步行距离(约1.5公里),即打造基层公共文化设施“15分钟步行圈”。

  【医疗】

   千人床位数增长近一倍

  厦门市医疗机构目前每千人床位指标约3.83张。按规划,到2020年,每千人床位指标约6.23张。市规划委在调研中发现,如今厦门市医疗卫生资源较为集中,岛内外差异较大。以医院为例,现状是岛内共有37处、床位9607张,岛外共19处、床位4968张。但是到了2020年,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将得到缓解,岛外医院将增加至32处、床位16338张。

  【绿化】

   增加公园绿地面积

  未来厦门市的绿地是否会继续增加?答案是肯定的。肖铭指出,不仅绿化面积将有所增加,其绿化布局也将划定框架,使之更加有序。

  据悉,至2020年,厦门市共规划公园绿地约6600公顷,其中,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社区公园及街旁绿地。厦门市还将重点加强综合公园及社区公园的规划布点,保证每区至少有一个区域性综合公园,同时对居住用地集中片区进行规划,满足社区公园500米服务半径。

  【体育】

   新建帆船帆板训练基地

  未来,厦门市将规划新建一批体育设施项目。其中,建设市级项目3个,包括新体育中心、帆船帆板训练基地、海沧厦足训练基地;区级项目6个,分别为五缘湾体育公园、五通体育公园、古庄体育场、集美区全民健身中心、集美新城体育公园、翔安体育公园;街道级项目21个:包括观音山街道运动馆、北站体育馆、运动场、马銮湾街道体育中心等。

  【链接】

   五大变化令人期待

  中小学学位增加

  至2020年,累计新增中小学学位超过16万个。其中小学10万个,初中4.9万个,高中1.7万个。

  医疗资源更合理

  每千人床位数,目前约3.83张,至2020年将变为约6.23张;岛外医院目前19处、床位4968张,至2020年,岛外医院32处、床位16338张。

  绿地布局更有序

  至2020年,公园绿地约6600公顷,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社区公园及街旁绿地。重点加强综合公园及社区公园的规划布点。

  文化设施新布局

  一岛:厦门本岛文化设施集聚区;

  一带:厦门湾文化发展带;

  四心: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厦门岛东部文化中心、海沧马銮湾文化中心、翔安东坑湾文化中心;

  多点:市级、区级、街道级公共文化设施累计将新增175个。

  体育设施更丰富

  市级项目3个,区级项目6个,街道级项目21个。

  (记者 袁舒琪 通讯员 杨燕)

标签:学位
稿源: 厦门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