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从全国两会看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17-03-14 09: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开辟人类法治文明新天地

  苏州,金鸡湖畔,春风又绿江南岸。

  10个月前,“中国-中东欧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在此举行,13个国家的大法官齐聚一堂,共话“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司法”。

  习近平主席为会议致贺信并提出希望:深化司法交流合作,加强沟通互鉴,携手应对挑战,更加有效地打击犯罪、化解纠纷,共同营造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同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法治,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也是融通中外的桥梁。

  无论是访问英国议会,出席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还是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习近平主席都会向世界阐释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和实践,分享中国的法治之“道”。

  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驶上“快车道”,令世界瞩目、惊叹。

  “在地球的另一端,勤奋的中国同行已经对司法赋予了新的涵义。”拉脱维亚最高法院院长伊瓦尔斯·比奇克维奇斯说。

  参与国际反腐败司法协作,参与打击环境犯罪、打击非法赌球等一系列国际性重大专项行动,成绩斐然;承担5年为各国培训2000名维和人员的重任;国际刑警组织主席首次由中国人担任……中国正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姿态,站上世界法治舞台。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在世界经济踟躇不前,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始终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达30%以上,稳居全球第一,继续扮演全球经济“稳定之锚”的角色。

  国外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将因法治水平的上升而获得更顺利、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惠及世界。

  “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阐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世界东方,前行中的法治中国,正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这伟力,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明辨大势的战略胸怀和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执政风格——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无论是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还是治党治国治军,都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保障、由法治来贯彻……

  这伟力,来自不断厚植的法治文化和法治信仰——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法治中国新图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二字清晰呈现。“七五”普法规划作出部署: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要接受法治宣传教育。中办国办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蓝图铺开,宏图已展。长风万里,斩涛破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引领中国开辟一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法治文明之路。沿着这条道路砥砺前进,中华民族一定能抵达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记者邹伟、杨维汉、陈菲 参与采写记者:于涛、叶前、李鲲、郑良、仇逸、许祖华)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标签:全国两会|依法治国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
活动抢先看
热点新闻
最新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