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文体娱乐 >>正文

里约奥运会遗产真的被遗弃了吗?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17-02-17 10:31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2月15日电 近日有关里约奥运场馆遭到遗弃的消息不绝于耳,记者采访发现此前的报道部分属实,但很大一部分判断并不准确。由于巴西近几年来经济状况不好,因此很多拆卸、清理工作进展速度很慢,但部分再利用工作还在按照此前的计划进行。

  奥林匹克公园

  记者近日来到奥林匹克公园,虽然安保人员不让进入,但从外面能够看到几座场馆内都有工人在工作。记者了解到,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拆除临时场馆和一些场馆内的临时坐椅。而整个园区非常整洁,甚至可以说比奥运会时期还整洁。

  从今年1月21日起,公园在周末和节假日对公众开放,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区域,按照当年的设计,休闲区总面积25万平方米,有花园、人工草坪球场、老年人运动器械区、儿童轮滑场地等。

  里约市政府的工作人员玛西亚·佩纳告诉记者,园区内还新修建了奥运冠军墙,上面介绍了里约奥运会上的所有奖牌,游客可以看到每块奖牌获得者的国家(或地区)和姓名。此外里约市相关政府部门正在安排一些文化表演,今年9月的里约摇滚音乐节已经确定在这里举办。

  网球中心、自行车馆、里约人1号馆和2号馆已经在去年12月与巴西体育部签署了25年的协议,将由体育部负责管理,里约市政府仅在体育部完全接管前雇佣第三方公司进行临时维修。里约人3号馆被里约市政府留用,打算用作公立学校举行体育活动使用。

  此外,游泳场馆目前正在拆除,记者看到,涂鸦画外墙已经拆除了一整面。佩纳说,泳池和坐椅也已经拆除,两个小泳池(包括热水池)都已经打包,等待运送到面包山附近的军事基地。

  另一座临时场馆是手球馆,原计划在奥运会后拆除,拆除的建筑材料用于建设4所公立学校,但由于体育部的资金没有到位,因此拆除工作并未开始。

  跳水场地属于巴西奥委会管理,体操比赛场地里约奥运体育馆由一家私营企业管理,均不属于奥运公园区,但记者看到有运动员在这里训练。

  里约市政府介绍说,在整个奥运公园区内有市政安保人员24小时巡逻,白天40人、夜间20人值班。同时还有一支市政卫生小组在园区内负责监督,发现有积水多、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会尽快进行除菌处理。

  马拉卡纳体育场

  举行里约奥运会开闭幕式的马拉卡纳体育场,情况则并不乐观。

  去年12月28日,在马拉卡纳体育场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济科慈善赛,记者得以进入这座大球场。当时的记者席不仅满是灰尘,还没有电源,场地上草坪状况很差,观众席上一些坐椅已经散落。当地记者解释说:“奥运会之后这里就没有再用过,也没有人维护,但等新赛季开始就会好了。”

  但在新赛季开始前,马拉卡纳体育场正门前的标志性铜像被窃,体育场内消防水管的铜接口被人偷走卖钱,这里的无人管理可见一斑。

  新赛季已经开始,作为里约地区最重要的球场,这里至今仍没有开门,许多本来在这里举行的比赛纷纷更换场地,原来作为里约旅游项目的场馆游也取消了。

  据了解,奥运会结束后,奥组委将场馆归还,但体育场本来的运营商正深陷反腐败泥沼,公司不景气,正在兜售马拉卡纳体育场经营权。上周里约州政府已经确定了最后竞标购买马拉卡纳体育场经营权的两家公司,但具体何时竞标,还需要原来的运营商决定。因此马拉卡纳体育场何时能够再次打开大门还不得而知。

  运动员村和市政建设遗产

  里约奥运会的运动员村原本在赛后被计划作为高档住宅区出售,但目前该区一片萧条,记者并没有看到已经有人入住的迹象。部分运动员在所入住楼房内张贴的国旗贴纸至今仍能看到。目前售楼处的入口已被封死,看守的保安表示先联系销售人员预约后方能看房。

  而奥运会期间记者工作的两栋建筑看上去也没有人在施工,里约市政府的官员解释说,这两栋建筑物和园区内的酒店均属于私人资产,因此其维修和新用途将由私营部门决定。

  不过,里约奥运会留给市政建设方面的遗产仍继续给当地百姓带来方便。新的地铁、快速公交线路方便了百姓的出行,特别是巴哈地区和里约市内的出行时间大大减少,要知道在奥运会前,里约的道路、地铁几乎几十年都没有更新。

  在港口地区,修葺一新的“奇迹港口”从以前流浪汉聚居的地区变为了新的旅游区,明日博物馆门前游客依然每天排成“长龙”,奥林匹克大道游人如织,还有专门来这里拍摄婚纱照、艺术照的情侣,旧码头仓库改建的酒吧、展厅也成为艺术展览、文化节的举办地,在2017年元旦,许多名流晒出了来这里酒吧跨年的照片。

  里约旅游局长马塞洛·阿尔维斯表示,虽然里约遭遇财政危机,但希望借助奥运会的影响力,使得今年的狂欢节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来缓解里约窘迫的经济形势。

(记者_赵焱 陈威华)

标签:里约奥运场馆|遗弃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蒋妮蒋妮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