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近200名孩子体验乡村慢生活 只用5元7.5公斤蔬菜过两天一夜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7-01-02 10:16
  

  晋江新闻网1月2日讯乡村旅游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生活;乡村是一幅看不够的画,更是一首读不完的诗。如何感受乡村如诗如画的美好时光,唯有亲身体验,亲手触摸。昨日,首届晋江农业嘉年华体验乡村慢生活——“探寻生存密码、引领乡村生活”活动走进梧林古民居,活动吸引了福州、莆田、泉州、晋江、石狮、平潭等6个城市、近200名孩子参与其中。

  2天时间,身上只有换洗衣物和5块钱及7.5公斤蔬菜,通信设备和银行卡等都不能带,要怎么解决吃饭、住宿问题?“这个太难了,办不到、办不到。”采访中,不少大人听到这个难题后直摇头,认为“这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那么,对于来自不同城市的近200名,年龄在7岁—14岁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办得到吗?“我们有信心,我们一定可以完成挑战,说不准还能住上好房子,吃顿好的呢!”启动仪式上,孩子们毫无畏惧,信心十足地表示。

  出发!一声令下,孩子们分成17支队伍当起了“小商人”,成群结队进村入户寻找“买家”,以求将手中的蔬菜换成现金或换取一晚上的居住权。“阿姨,我们这萝卜可好啦,您那么漂亮,就买一个吧……”看着孩子们如此“嘴甜”,阿姨当场发出邀请函:“你把这个萝卜送我,我就留你住一晚上”。“耶!成功!”闻言,孩子们欢呼雀跃,第一笔买卖做得真“大”。除了当起“老板”外,孩子们还领取任务卡,在古村落里展开多项趣味挑战,以亲身探秘的方式爱上乡村美景,开启新年。

  如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顺应城乡消费需求,利用田园景观和农业农村资源,提供观赏、采摘、垂钓等体验性休闲活动,是融农业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此次活动举办地梧林古民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民俗风情独特,移步即景,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梧林社区依托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充分发挥风格各异的民居古厝,因地制宜,形成了气质华美、规模宏大的百年华侨建筑群,为晋江乡村休闲旅游拓展了新内容。

  “本着‘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这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力求让青少年广泛参与其中,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享受与伙伴们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晋江市农业局有关人员表示,在梧林社区举行此次活动,不仅是为了适应乡村休闲旅游市场的需要,满足城市旅游者休闲度假的新需求;同时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以旅助农,城乡互动,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同时也为晋江农村的发展路线提供样本。

  本次活动由晋江市农业局、新塘街道办事处共同主办。据悉,举办首届晋江农业嘉年华主题活动,是推动晋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特色载体,也是一张加强对外交流、展示晋江形象的靓丽名片。

  本次活动期间,除了参与的孩子外,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也可以深入梧林古厝,用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精美砖雕、用脚步丈量建筑文化的魅力,还能体验到农家生活,感受自然淳朴的气息。

  近200名孩子走进梧林古民居,体验乡村慢生活

  花絮孩子化身最“牛”营销员村民点赞并掏腰包

  在推销菜品中,孩子们化身最“牛”销售员,不仅沟通无障碍,还十分懂礼貌,并赢得了不少村民掏腰包来点赞。

  “叔叔,你看你那么帅,就买一个吧,不然我们要饿肚子了。”来自泉州的王子皓与队友们连夸带哄地跟路过的叔叔推销道。“你一公斤要20块钱,太贵了,市场上一公斤才2块钱啊,那么贵我可不要哦!”叔叔“讨价”道。“因为我们要生存啊,这两天的饭钱都靠卖菜,且这些蔬菜都是纯天然的,可好吃了。”见此情景,王子皓立马见招拆招。最终,叔叔开心地花了20元买走了2根萝卜。

  “平潭也有类似的石头房子,看着很熟悉,我们喜欢这里。”来自平潭的郑熠晖和他的小伙伴们不一会儿功夫,就推销出去不少蔬菜,拿到64元销售款。在梧林村里穿梭,孩子们如同快乐的小鸟,不仅很快就和新朋友打成一片,还在默契配合中增加了勇气和自信。

  (记者_林文婧 郑翔 通讯员_林英泼 文图)

标签:农业嘉年华|慢生活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