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救援:“中国造”水杯救英国自闭症儿童
“Cup For Ben!”——“为本找水杯!”近日,一场爱心接力席卷了全球网络:一位英国爸爸为他患自闭症的孩子,寻找一个珠光绿色的水杯。最终,中国东莞的一家工厂,重启了13年前的生产线,为这个孩子生产足够其一生所用的水杯。这场爱心救援,是如何发生的?
一个水杯引发全球救援
自闭症患儿常被叫做“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
Ben(本)是英国德文郡的一名自闭症患儿。和所有“来自星星的孩子”一样,他会对某样东西有固执的坚持。自2岁起,他就开始使用一个珠光绿色水杯。如果没有这个杯子,他甚至不喝一口水。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不管他们寄托情感的是物还是人,只要有个载体总归是好的。
但最近,本的爸爸发现杯子损坏了。这个看似普通的杯子,是英国公司在中国定制生产的,早已停产,在英国买不到新杯子。而损坏的杯子,已影响到本的饮水,甚至关系到孩子的生命!
愁坏了的爸爸在推特上发文求援,希望能找到同款同色的水杯。“为本找水杯!”通过国际互联网,网友们发起了活动,表示要把自己手头一样的杯子寄给这个孩子。本一家很快收到了100多个爱心包裹,暂时缓解了爸爸的燃眉之急。但这些杯子并不能完全替代原先的珠光绿杯。
为了英国男孩,中国工厂重启生产线
当年定制杯子的中国制造商也得知了本的困境。东莞宝达美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简称:宝达美)亚洲营运总监李洁莹介绍,本的爸爸网上发文第二天,英国总公司就获知该消息,“英国的同事立即问我们亚洲生产基地是否还能找到这款水杯。”
然而,这款水杯在2003年停产,此后宝达美再没有生产过同款。但公司没有放弃,发动了所有资源,寻找当年的生产模具及物料信息,看能否重新生产。
“这个杯子涉及4套模具,我们工模部的同事分工合作,翻查生产记录和存储信息等资料,从1000多套模具中找到了模具。”宝达美的工模部主管朱英明说。
朱英明已在工模部工作了14年,尽管入厂不久这款水杯就停产了,但他对杯子的模具印象深刻。“中国南方天气潮湿,对模具保存要求高。尽管这系列产品已停产,但我们每年都会对所有的模具进行清洁保养和清点,现在这套模具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他说。
同时,宝达美特意联系十几年前为这款杯子生产色粉的其他厂家,专门生产了一批色粉,以确保新生产的杯子与旧杯子一模一样。工厂重启了生产线,前后用近10天的时间,为本生产出了样品,并寄往英国。
李洁莹说:“本的爸爸告诉我们,为不让孩子发现,他每次都是用旧的杯盖搭配新的杯身,或新的杯盖搭配旧的杯身。等最终确认孩子对新杯子无排斥后,我们就专门为他生产500到1000个杯子,满足他一生所需。”
李洁莹说,如果能赶上圣诞节,将这批杯子送到孩子那里更好。
救援体现“中国制造”的积淀
记者了解到,宝达美每月生产杯子超过100万只,大部分出口欧美地区。目前,厂里用三台设备专门生产这个英国孩子所需的水杯,用时约两三周。
中国厂商为英国自闭症儿童特制水杯的消息,让网友们纷纷点赞。有网友说:“好样的,中国厂家!原来爱真的可以跨越国界、不计成本!”
李洁莹说,其实类似事件公司也曾碰到过,但引发全球网友关注还是第一次。“虽然这耗费我们一定的成本……但能为孩子带来快乐就很值。”
“中国制造有实力有温度,生产不再只为利润,更是一种人性关怀。”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张永生感慨道。
令人吃惊的是,一件13年前的模具,中国厂商用短短20分钟就找到,而且很快就恢复了生产。
“这不仅是一次人性关怀,更是实力的印证。”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吴锦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表明“中国制造”绝非头重脚轻、根底浅,而是长期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
山西财经大学教师杨升平表示:“企业把模具留着,说明企业希望留下自己的历史。这反映了企业对自身、对国家的信心。”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李永刚认为,这件事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消费者已逐渐习惯了中国制造的商品。同时,“中国制造”本身也在不断地积淀发展。企业20分钟就能在仓库里找到13年前的产品模具,这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重启生产线跨国救助儿童,更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
(记者 刘娟 黄浩苑)
- 前瞻:12强赛"分水岭"国足拼字当头2016/10/06
- 第十届 “水保杯”音乐会落幕 52名选手脱颖而出2016/06/21
- 温陵新孝典:孝女带母出嫁 每晚在养母床头放杯温水2016/05/20
- “水保杯”校园歌手大赛 决赛今日落幕2016/05/2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