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 新闻中心>>海峡新闻 >> 闽南要闻>>正文

泉州市出台帮扶举措 为残疾人就业插上“翅膀””

www.ijjnews.com    泉州网 2016-12-06 10:13
  

  每年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残疾人如何更有尊严地追求幸福生活?就业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

  泉州市每年常态化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泉州市残疾人就业中心供图)

  据统计,目前泉州市在册残疾人有20多万人,其中适龄就业7万多人。近年来,泉州市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出台和实施有关帮扶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和举措,并因此涌现出了不少身残志坚的典型故事,他们作为榜样激励着同伴追求新生。

  那么,目前泉州市残疾人就业现状如何?对残疾人就业创业都有哪些帮扶政策?对此,记者走访残疾人群体和相关部门,与您分享他们的就业故事,并解读相关政策。

  【就业故事】

  故事一 钻研18年创作陶艺凭双手“重塑”人生

  下午四点多,斑斓的阳光斜照进车间,35岁的陶艺公司总经理徐福坤正忙碌着。虽然左腿不灵便,他仍不停地来回走动,指导着几名残疾工人,“我们是和命运斗争的战友!”

  徐福坤出生于德化盖德镇凤山村,5岁那年,陪父母外出砍柴时不小心被压断了左腿,造成终生残疾。“我也想有能力孝敬母亲,也想像常人一样娶妻生子。”家庭贫困的徐福坤深知,要实现这一切,唯有比健康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只要坚持,即使身体有缺陷,也能成功。”17岁时,他参加了陶艺培训班。经过10年磨砺,2008年,他创办了属于自己的陶瓷公司,取名“非凡”,寓意“残缺的身体要创造非凡的成就”。如今,公司已有两个工厂,生产手拉坯茶壶和佛像工艺品,年产值百万元以上。

  徐福坤立志用双手改变命运

  在徐福坤的带动下,已有218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政府很支持我,我理应回报社会。”包括市残联在内的相关部门,积极推荐他参加国内各项残疾人技能竞赛,使得他和自己的企业不断打出名气;市残疾人就业中心还积极帮助他拓展销售渠道;去年受大环境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德化县残联利用政策为其争取了一笔设备补助款。

  经过几年的努力,徐福坤已成为省市残疾人就业的典型。去年6月,首期福建省残疾人陶艺职业技能培训班选择在其公司举行,为他的创业征程注入了“强心剂”。

  故事二 自学手语拿下大专文凭用心服务残疾人

  “系统录入我比较有经验,一上午时间没大碍的。”今年8月31日上午,尽管身体有些不适,但谢彬彬还是坚持参加鲤城区残疾人就业工作会议,她开朗乐观、善于沟通,对残疾人政策的熟练讲述,令记者印象深刻。

  今年52岁的谢彬彬因小儿麻痹症,落下腿部残疾。在残疾人群体中,她的高中学历算得上是高文凭,而且她还有一门看家本领——钩针(注:一种编织方式)。

  “2006年结缘了残联,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当年,经过严格的考试和培训,她成为泉州市第一批街道残疾人联络员,专门负责鲤城区开元街道的残疾人家庭。而此前,她只是一家福利企业的普通工人。

  对残疾人来说,学一项技能是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谢彬彬 供图)

  “从事残疾人工作需要很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她渐渐感到知识的欠缺,而且她一直有个未能实现的大学梦。在残联的支持下,她与其他联络员参加了全国自考,顺利拿到了大专文凭。她还自学了手语,大大方便了与聋哑人的交流。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福州特教学院邀请去讲授钩针劳技课,受到残疾学生的喜爱。“泉州为什么不能效仿,让学员掌握一门‘吃饭’的手艺呢?”回来后,她将想法告诉了鲤城区残联,很快鲤城区开智学校邀请她当兼职教师,为一群残疾人上钩针劳技课。

  “能站在残疾人的角度为残疾人服务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她说。

  故事三 抱团创立互助合作社带动残疾人就业

  5年前,在南安向阳乡的深山里,“独臂侠”林连生带领着11个残疾人共同成立了福建省首家残疾人合作社——山夫生态农业合作社。

  合作社创业初期极为艰辛,给土地施肥时,一袋肥料上百斤,一个人搬不动,就两三个人一起抬;身体残缺,为了赶进度,他们经常忙到深夜……林连生介绍,创立合作社的12名成员中,2人上肢残疾、2人眼部残疾、2人轻度智障、6人下肢残疾,大家互相弥补彼此的身体残缺,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迈过一个个难关。

  施良机(左)在同是右手残疾的林连生(右)带领下创建丝瓜基地。 (戴涵琦 摄)

  “山夫合作社自成立以来,除了社员们的辛苦劳作创业,也一直得到各级政府与部门的帮助。”林连生坦言,合作社成立初期,曾因市场信息不灵通等问题,走过不少弯路。向阳乡政府等部门主动牵线搭桥,引入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合作社发展注入动力。此外,南安市还在技术指导、政策优惠等多方面给予合作社扶持,协助拓宽销售渠道。今年“莫兰蒂”台风后,基地受灾严重,政府部门也很快拨付恢复生产补助金。

  如今,合作社已发展了100多名成员,分布在向阳乡的7个村,其中有60多名残疾人,并发展了“阳泊岭”和“咱厝人”两个农场基地,进一步吸纳和辐射周边更多的残疾人创业就业。

  “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让他们自己有‘造血’功能,个个都能靠自己养活自己。”林连生说,这才是合作社的最终目标。

[1]  [2]  下一页  尾页
稿源: 泉州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本文]
标签:残疾人|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