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从小食店读出哪些“大智慧”?
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座谈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还记得今年上海滩网红美食“阿大葱油饼”的事件吗?被BBC报道之后,阿大葱油饼成了上海滩网红美食。其后因手续不全、无照经营被上海城管部门责令整改,被迫关门,引发媒体和网民热议。
“这两家小食店可能确实存在证照等问题,但我们基层政府部门也应更多从百姓角度考虑一下,尽量寻求更多人的‘共赢’。”李克强总理日前在一次会议上这样说。
总理提到了两家“无证”小食店
在16位部委负责人和11位省份或地级市负责人参加的“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念念不忘提到了两家“小食店”。
11月21日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座谈会
“前段时间,有家馄饨铺和一家葱油饼店影响很大。”11月21日在上海召开的深化“放管服”改革座谈会上李克强突然提到上海滩“网红美食”。
“这两家小食店可能确实存在证照等问题,但我们基层政府部门也应更多从百姓角度考虑一下,尽量寻求更多人的‘共赢’。”说到这里,总理的语调变得语重心长:“监管也不一定是冷漠的,要多带一点对老百姓的感情。”
总理所说的这两家小食店,分别是开在上海弄堂里的“梦花街19号馄饨店”和“阿大葱油饼店”。去年8月以来,这两家曾经被媒体和食客“点赞”的小食店,因为经营地点为居住房屋无法办理证照被先后关停,引发舆论热议。
图为阿大正在做葱油饼
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李克强就批示有关部门,要“以小窥大”,进一步考虑如何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破除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就业创业的不合理束缚,以主动服务的精神激发市场活力。而11月21日在上海召开的座谈会上,总理再次通过两家小食店的故事“以小窥大”,点题下一阶段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
总理从小食店里解读出“大智慧”
“这些小食店都是小本生意,属于草根创业,群众口碑好,也有创新发展的意愿和社会需求。”李克强说,“对这些业态的监管,怎么把握好分寸,既执行有关规定,又扶持善待创业者?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李克强在工作会议上发言
总理强调,我们所说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从过去以“审批”为主转向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更要转向以“优化服务”为主。
“各级政府要以职能转变的‘靓丽转身’,换取人民群众的更大福利。”李克强说。
李克强明确表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也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核心问题。他强调,要全面清理各种行业准入证、生产许可证和职业资格证,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切实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
他要求各部门、各地方要进一步从全局出发,勇于自我革命,以更大力度、更加扎实的举措,继续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而被总理一再提及的“梦花街19号馄饨铺”和“阿大葱油饼”两家小食店,正蕴含着他对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更高期待。
总理曾夜访成都宽窄巷
事实上,早在今年四月份,李克强在四川考察期间,就对这些接地气的小店“情有独钟”。
2016年4月25日晚,一辆中巴车悄然停在成都宽窄巷的巷口。李克强及随行10多人走下车来。像一位游客一样,他一连走访了几家小店铺,并买了几样别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书籍。在一间啤酒屋前,他还向一位外国游客推荐起了中国的“青岛啤酒”。
李克强到书店“闲逛”
表面看,这只是一趟“闲庭信步”似的观光行程,但事实上,总理在每个摊位前的驻足,都是一场“小型调研”。他向多位店主详细询问生意变化状况、税费负担情况,以及对即将推出的“营改增”意见,实地感知“市场温度”。
在四川考察期间李克强又去了成都市益民菜市,了解内贸流通改革试点和农产品供求及价格情况。该菜市探索“互联网+”模式,提供网上订菜送货,并特设农残检测点,免费为市民检测。总理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你们通过创新模式,要让市民买得方便、吃得放心。”
李克强到菜市场“考察”
从这些小事中可以看出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中十分注重民生,注重民意。“以小窥大”讲事实,讲道理,真正把百姓的工作生活放在心头,放在日常的工作。从小事中也可以窥见中国在各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瓶颈,从日常小事中把握国家脉搏,把握发展规律。“小食店”和“夜访宽窄巷”是总理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同样也是普通百姓的真实反映。
(胡俊)
- 李克强:严查企业去产能违法违规行为2016/11/25
- 习近平对江西丰城电厂坍塌事故作重要指示 李克强作批示2016/11/24
- 江西丰城电厂施工平台倒塌 李克强:救人第一2016/11/24
- “铁娘子”默克尔又双叒叕竞选德国总理了,这回有戏吗?2016/11/22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