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无臂小伙买房遇难题:按不了手印 买不成房子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签字、按手印,是我们通常在签署重要的协议、合约时要遇到的场景。然而,这么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却难倒了河南小伙儿吴建平。由于早年间失去双臂,无法按手印,他在买房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
今年26岁的吴建平在5岁时遭到电击,失去了双臂。不过,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克服身体残疾造成的困难,不断成长进步,现在已经是一名事业上小有成就的青年。失去双臂肯定给吴建平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但他肯定不会想到这竟会成为他买房的障碍。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小升初啊,中考高考我都是咬着笔答卷的。如果办个什么事情的话我也能签字的,没有遇到过必须按手印的问题。偶尔遇到的话,都是能变通的,因为我能写字嘛。”吴建平说。
今年11月13号,吴建平和未婚妻准备买套婚房,组建幸福的小家庭。就在准备签定购房贷款合同时,吴建平被告知必须在购房贷款合同上按指纹。吴建平说:“当天我等了大概五六个小时,打了一堆电话。当时银行给我的答复是没有办法处理。没有办法按手印这个合同没有法律效力,我没有办法贷款。”
着急的吴建平随后又咨询了多家银行,但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是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或是以“银行规定必须按指纹”为由,拒绝了吴建平的贷款申请。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并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必须要按指纹才能发放贷款,但这是所有银行都默认的行规:“政府的手续当中,它作为一种默认的方式。因为字迹是可以模仿的,手纹绝对不可能的模仿,潜规则了都是。”“不管你去哪儿签什么,反正右手食指,都是起法律效力的。”
也有银行为吴建平支招,劝他和已经领过证的未婚妻离婚,再以未婚妻的名义买房,或者去公证处办理公证。吴建平都拒绝了:“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享有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我贷款的相关的资质条件都是符合的,如果因为程序上或者我的材料不齐全,你拒绝贷款是可以的。但如果我跟正常人一样提交一样的手续,仅仅因为我的身体跟别人不一样而产生区别对待的话,这就是很明显的歧视。”
最终,无奈的吴建平决定通过法律渠道维权。在律师和河南媒体的帮助下,最终银行同意通过在吴建平签字时拍照存证的方式让他签署了购房贷款抵押合同。银行这道关过了,吴建平却被告知还要过房管局这道卡:“因为正常的话都是需要签字按手印的。如果房管局告诉我,如果我不能按手印的话,他不承认这两份文件的法律效力的话,我还是没法买房子。”
眼下,和售楼部签订的购房合同马上就要到期,如果到时候还不能把贷款、抵押手续办下来,吴建平就要面临房钱两空的现实。
代理律师付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付建表示,吴建平因为失去不能按指纹从银行贷款,房管局的过户等等手续都要求签字并按指纹,这属是强加给客户的。因为法律上规定,当事人签字确认或者盖章确认或者按指纹确认,也就是说在签字按指纹盖章过程中只需要签字当事人选择一种方式就行,并没有说这些同时进行。虽然没有法律强制规定,但是在这些行业内操作过程中都必须按指纹。尤其是对残疾人来说,他没有双臂,没有办法按指纹,这是一种明显的歧视,一种不平等的待遇。
付建认为,各职能部门应该从人文的角度,对残疾人在生活、就业过程中给予帮助、支持甚至是保护。他建议银行、房管等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程度、身体属性,有一些配套的流程,对他给予支持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
盲道被违法占压、出示了残疾人证明却无法免费坐公交和游览景区……生活中,像吴建平这样的因为身体上的残疾,正在承受各种不便的残疾人还有很多。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出台了多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规和措施,但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的完善和落实仍然任重道远。河南省残联维权部秦姓工作人员表示,碰到这样的情况大家共同来呼吁,以后的话尽量出台一些细则性的,具体出台一些相关的好的政策,开展一些绿色通道啊,切实帮助残疾人。”
(河南台记者 付艳波)
- 外地夫妻为在上海买房决定假离婚 妻子嫁给中介2016/11/04
- 莆田一市民花百万买房 延期2年还没交房2016/10/26
- 福建规范众筹买房严禁“首付贷” 11月底前完成整顿2016/10/25
- 厦门:丈夫出轨给“小三”买房买车 夫妻联手讨回16.5万2016/10/2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