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引领产业蝶变 品质晋江亮出迷人“双翅”
三创园创客大街暨海西创客学院发布仪式文创游牧市集2014年晋江市文化产业周启动仪式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没文化,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文创让城市更具品质”为主题的2016年晋江市文化产业周将于11月7日至13日举行。23项活动将为全市人民带来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
本次活动以各主要文创园区为载体,展示晋江文化产业发展态势,搭建产业对接平台,服务项目招商推介,让市民切身感受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和文化品位的作用,培育拓展晋江文化消费市场。
文创+产业 让产业拥有“乘数效应”
晋江工业设计成果展、海峡青年创客空间、创意市集、3D涂鸦秀、动漫营销掘金儿童市场论坛、晋江首届纸玩大赛总决赛等活动,作为本次文化产业周,产业与文创的最佳成绩单,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揭开了晋江经济的“新升级版”。
作为一座以工业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新常态下,晋江传统制造产业的发展面临转型难、升级难的瓶颈。晋江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以文化创意为推手,在产品研发、设计包装、品牌推广等领域,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趋于消停的今天,中国人消费理念和消费能力的升级,催促着中国制造业加快升级的步伐。谁占领了工业设计的高地,谁就赢得了制造业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部分。据美国工业设计协会测算,工业品外观每投入1美元,可带来1500美元的收益。
坐落在晋江洪山文创园的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正是看中了这个乘数效应。
国际工业设计园先后累计签约引进包括福建纸匠公司、纳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迪特工业设计公司等高校和设计机构60家,其中包括台湾包装协会、蓝鹊、楹榆等6家台湾设计机构,吸引各类人才609人,其中设计师458人。
值得关注的是,入驻企业烨烽公司可视化智能动态生产计划系统(ERP)帮助泉州鹏翔兴业进出口有限公司订单量从以前的14万双增长至今年预计的250万双,提升将近20倍;入驻企业山海品创还为HOO童装品牌进行了差异化定位,其精准的市场定位让HOO这个童装品牌从0变成了天猫销量第一的牛仔裤,有效助推实体企业转型升级。
现阶段,园区还组建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企业对接联合服务团队,并挑选晋江制鞋、制伞、食品等传统行业中的10家制造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合作模式。
截至6月份,园区入驻企业为2900多家企业提供外包服务,园区实现设计收入6067.7万元,同比增长26%。本年9月,园区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这背后,得益于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陆续完善。
“3D打印中心”、“色彩应用中心”、“远程虚拟设计中心”快速成长,新增“智慧森林”、“资源集市”、“在线培训”、“设计大赛”等新的服务板块,正在陆续引入国际工业设计园,累计吸引在线注册设计师已达到18万余人。
这背后,有一批优秀的文创企业正陆续涌现。
纸匠文化、晋江新闻网、文浩文化等公司纳入晋江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其中恒盛玩具已成功登陆韩国资本市场,纸匠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向全国股转系统提交申请材料。中桥文化传媒(福建)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22日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泉州市首家、全省第二家成功登陆新三板的国有控股文化企业。
这背后,还有一批专业的民间社团组织出谋划策。晋江市工业设计与时尚创意协会对接全球工业设计资源,成功组织策划“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和“暑期大学生工业设计坊”;泉州动漫产业协会整合全国动漫资源,出台权威性动漫行业标准;安海文创协会深度挖掘传统民俗,打造出享誉两岸的端午节、中秋节。此外,还有晋江市广告协会、晋江工艺美术协会、包装印刷协会等,有效填补政府管理空白,推动行业与文创的共融发展。
正是无数这样的企业和行业协会,构成了以创意和设计为核心的晋江力量。
文创+人才 让人才拥有更大舞台
本届文化产业周,创意路跑、两岸艺术大讲堂、微电影分享会、工艺美术展、电影研讨会等,勾勒了一个宜居宜创的城市。筑巢引凤,成为晋江打造文创高地的关键要素。
2015年以来,由晋江市文改办牵头出台的《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符合条件的园区、企业、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开展的实习进修培训活动提供补贴。对领军人物、领军人才以及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等团队和个人办公用房保障,从人才的“选拔、引进、培养、用才和服务”五个环节入手,不断壮大创意人才队伍。郑银聘、张小聪、吴金山、唐孝康等多位文创领域的翘楚被挖掘出来,此外通过举办福建省“海峡杯”工业设计(晋江)大赛不少海外优秀设计师落户晋江,为晋江带来更多的文创因子。
在创意人才的培养与挖掘方面,通过打造人才驿站,筑巢引凤。以晋江洪山文创园为例。园区按照“一园两空间”的发展思路,依托海峡青年创客坊及国际工业设计园开展创新产业活动。海峡青年创客坊着力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现累计已签约涵盖创业家、企业家、咨询等领域的专家导师55名;与硅谷天堂、中大科技创业投资等32家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持续组织开展沙龙培训、下午茶、投融资对接会等多样化的交流活动,园区现累计聚集各类创业人才超200名。
国际工业设计园借助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和福建省“海峡杯”(晋江)工业设计大赛等赛事,分别吸引海峡两岸优秀的设计专业学生以及全球的设计师,借此为本土企业提供精准的人才。
晋江还特别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截至目前,晋江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项目共有3项,国家级4项,省级3项,泉州市级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人,省级8人,泉州市级22人。
除此之外,晋江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氛围,深入实施“产、学、研”合作,积极整合高校、社团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搭建了一批培训与学习的载体。以晋江洪山文创园为例,依托《晋台创新设计对接融合工作联络站合作框架协议》,创新赴台招商交流活动,深化与高校联盟互动交流。下阶段园区将按照“互联网+”思维孵化一批创业项目,构建对台“实习+就业+创业”特色空间,建成海峡两岸青年创业聚集地。
文创+城市 让生活处处有品质
以创意市集、尚之坊·狂欢夜、创意路跑、两岸艺术大讲堂、电影音乐晚会、禅文化空间美学展为代表的“文创”新生活,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这座拥有1300多年的建城史上的人们。
这座城市的老建筑格外有魅力,它们是峥嵘岁月的印证。“三改一拆”中,它们不仅得以保存,还承载起新的使命。曾经的彬晖轻工纺织厂,成为孕育无数创意的尚之坊创意园;曾经的峰安皮革厂摇身一变,成为晋江工业设计的智库所在;此外,还有美达纺织厂、嘉利玩具厂、奇峰食品厂等,它们曾经是晋江工业繁荣的见证者,如今嫁接文创,焕发二次生命。
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最有底蕴,它们是城市发展的活化石。五店市原本是一个破落的闽南建筑的旧街区,通过嫁接文创,五店市传统街区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市唯一国家级4A景区和国家级摄影创作基地,以及央视2016年元宵晚会泉州分会场所在地。以此同时,安海文创系列活动、灵源街道闽南古厝群等一大批传统文化,经过文创改造,成为这座城市历史底蕴与品质的最佳见证。
这座城市的居民最幸福,他们是城市发展的最佳受益者。五店市、灵源古民居、围头、图书馆、安平桥、八仙山……美丽的风景加上完善的配套,无论居住在何地,“出门即是风景”的心愿并不难完成。晋江各大剧院里,来自晋江戏曲与全球各大知名剧目轮番上阵;时福全球购等跨境门店,让全球的优质产品汇聚晋江;漫咖啡、尚咖啡、星巴克等设计清新的咖啡馆,吸引着无数品味独特的文艺爱好者来这里独处。这座城市,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于生活的不同需求,只要你用心,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归属。
文创+两岸 让“乡愁”近在咫尺
晋江市工艺美术主题展暨2016两岸大学生美术作品巡回展;两岸艺术大讲堂、海峡两岸戏剧电影高峰研讨会、“大美晋江·情系两岸”电影音乐晚会……,本届文化产业周从活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将“乡愁”变成了交流活动、跨界合作、国际范的创意品。
当民企遇到台湾文创,产业格局不断提升。去年,海峡青年创客坊、晋江台湾99文创特区、晋台创新设计对接融合工作联络站三个服务平台正式签约入驻晋江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至此,台湾文创与晋江民企开启了深入交流。
台湾超前的鞋业设计理念,为本土设计公司迪特公司3D打印中心项目的鞋类磨具制造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台湾前沿的产品营销策略方面,帮助好彩头、雅客等本土企业打造个性化产品;台湾各大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深入晋江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实习演练,通过一场场“头脑风暴”,为这些企业出谋划策。
他们中不乏台湾文创界的知名企业,如台湾设计公司“狼群”、“印力”等,这些企业先后已入驻洪山文创园。在他们看来,服务企业是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看好大陆的发展前景。
正是有了如此频繁的合作,晋江与台湾的“人才缘”近年来收效颇丰,一大批优秀的台湾文创人才,扎根晋江,成为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狼群”公司总经理张家诚将设计公司搬到晋江,服务晋江的同时,早已把晋江当成“第二个家”;今年刚刚入驻海峡青年创客坊的晋江印力设计有限公司,在其负责人郑荣灿看来,来晋江既是创业,更是“回家”;每年通过“暑期大学生工业设计坊”的台湾学子们,他们有不少尚未毕业已将合作意向留给了晋江企业;还有通过鞋博会、食品博览会等各种活动来晋江学习交流、工作生活、创业发展的台湾人,他们早已把“乡愁”融入到晋江生活的点点滴滴。
始终是那个“乡愁”,唯一不变的是,文创让这种“乡愁”不再那么刻苦铭心,而是近在咫尺。(靳轩)
- 晋江文创企业涌动“情怀”与“面包”兼得2016/11/04
- “文创心生活”创意市集即将盛大开市2016/11/04
- “文创”扮靓晋江城市风景2016/11/03
- 逛文化产业周 随手拍照 赢拍立得2016/11/03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