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文成海外华人家庭烦心事 教育思路需转变
10月31日,第九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在云南落幕,德国队收获总冠军。
汉语桥中文比赛、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孔子学院、央视“快乐汉语”……形式多样的汉语活动调动了外国人学习中文的热情,“中文热”在全球不断升温。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秉承“教育从娃娃抓起”、对孩子开展中文教育的海外华人家庭却频遭不顺,“让孩子说中文”甚至成了家长眼中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你是华人,怎么能不会说中文呢?”
“我们英语不好,你又不说中文,我们以后要怎么沟通?”
“中文简单交流都不会,见了中国亲戚可怎么办,我这当家长的实在丢人啊!”
看着在学校操得一口流利英文、说起中文却时常“驴唇不对马嘴”的孩子,家长们总是苦口婆心地唠叨,然而一部分“华二代”“华三代”似乎并不领情,迫于父母压力的中文学习更多也像应付差事。
有心栽花花不开。学中文,为啥就成了海外华人家庭的一大烦心事?
现实需求的客观反映
学习中文,通常是华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但目的各不相同。
有人认为,孩子中文说不好,就会影响和长辈的交流,比如回国省亲,爷爷奶奶刚想和孩子说说话,谁知孩子张嘴就是“I want apple juice”,场面简直太尴尬;
有人认为,掌握中文能为孩子的简历加分,为求职增添筹码;
还有家长单纯为了中华文化的“根”,不想后代和中华文化断了联系……
无论初衷多么美好,一旦遇到现实,往往就会呈现脆弱的一面——海外生活中用到中文的场合似乎远不像家长们认为得那么多。
华二代、华三代与一代移民有一个很大区别,在于他们与所在国主流社会的联系更加自然,无需像父母那样克服祖籍国与定居国文化间的差异。但也正因为从小就生活在西方文化环境里,缺乏父母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不了解中文的博大精深。
在他们看来,中文可能只是一种学起来费劲、读起来拗口的语言工具。
更何况,中文在西方职场中的地位还没有那么重要——父母一代更多生活在华人圈子里,中文的认可程度高,而在绝大多数当地企业中,中文并不是一项地位超然的加分项。
华二代、华三代们对国际贸易、餐馆、洗衣店这类父母们擅长的领域没多大兴趣,该写程序写程序、该做医生做医生、该搞艺术搞艺术——除了在家里说几句中文,走出家门后,使用中文的机会实在不多。
当然,如果想要在中国挖掘商机,中文的作用无疑会提高不少,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这种机会并不会太多。因此,学中文就成了一块鸡肋——有它不多,没它也不少。
中文补习班的诸多问题
很多父母会把孩子送到专门的中文补习班,希望系统性学习能帮助孩子突飞猛进,然而这些补习班自身存在的问题往往打乱了父母的如意算盘。
1挤占课余时间
下面这一幕经常发生在北美华人家庭中:
周六中午1点,妈妈在楼下大喊:Tom,准备去中文学校了!
半晌,七岁的Tom有气无力地回答:知道了……但眼睛却并未从电脑屏幕上移开。
直到15分钟后,妈妈气冲冲走上楼来,再度发出命令“立刻关机,不然我们就迟到了!”Tom才悻悻地背上书包。
别以为Tom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他的课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唯独对学习中文固执地抵触,原因是中文补习班挤占了他本就不多的周末放松时间——弹完钢琴、练完棒球、做完功课,休息时间本就不多,还要用来学习他并不感兴趣的中文。
每次中文课,对于Tom来说都是一场与父母的角力:妈妈恩威并施,Tom沉默抵抗;勉强维持了好几年,中文也未见明显长进。
2课程质量低下
有些所谓的中文补习班,只是拿着父母一代的情怀做卖点,忽悠他们把孩子送来上课挣钱,实际上学不到什么东西。
有的补习班为了调动学生兴趣(其实是图省事),经常放放电影、看看漫画,放个老版的三国演义、西游记,又或者是全班聊天;缺乏条理和组织性,结果弄得中英夹杂,鸡一嘴鸭一嘴。孩子看不懂也没兴趣看,从中也学不到什么,只能百无聊赖地玩手机等下课。
3补习班也“打架”
海外华人的来源广泛,导致补习班之间也时常“打架”。
比如台湾中文补习班和大陆中文补习班,一个自称教的是“正统”繁体,一个则表示教的是全球认可的简体;发音方面,进台湾班的孩子,一口一个“你han我”,大陆班则是“你和我”,真不怕把孩子搞蒙圈了。
还有方言。在中国,普通话尚未完全统计,更何况是海外了?
强扭的瓜甜不了,教育思路需转变
小侨(微信号:中国侨网)认为,想要改善一部分华二代、华三代中文“不想学、学不好”的现状,关键在于父母观念的转变。
学习中文,应尽量考虑子女意愿,采取一些折中的办法。有的家长希望孩子不仅会说,而且要精通中文,甚至要培养出文学素养,这就有些过犹不及之嫌。不妨先从基本的日常交流做起,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孩子的意愿和能力——如果孩子逐渐产生了学习中文的兴趣,深入下去也无妨;如果八匹马拉着也学不进去,也许就该考虑一下,父母的目标是不是定的有些高了?
同时,也要考虑现实需求——文化传承固然应该提倡,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中文并不是生存必须;如果他连应付学校的课程都有困难,哪有余力、有心思再修一门,在他们看来难度不亚于学校课程的中文课?硬逼孩子“功课与中文”齐头并进,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学中文没有起跑线,不用迷信所谓“黄金年龄”、必须从小学习才能学好。比起这些,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有家长每年暑假将孩子送到中国参加夏令营,认识说中文的同龄人,孩子才有了学习中文的动力,这就是值得提倡的做法之一——“学中文能让我交到很多很棒的新朋友”,有了这个念头,孩子留在中文学校的兴趣就会大很多。
- 财政部、教育部加强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支持 2016/10/28
- 人社部、教育部共推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2016/11/02
- 旅港乡贤苏千墅捐资200万元 奉献家乡教育事业2016/11/03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