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规避”禁令套路多 泉州明令禁止补课个别教师被处理
★各方观点
市场需求旺盛 导致屡禁不止
泉州市教育界业内人士和专家分析,学生补课需求旺盛导致补课市场潜力巨大,再加上禁令落实过程中的监管不足和违规成本较低等,使得有偿补课的情况屡禁不止。
“一部分家长想通过补课让自己孩子成绩提高,另一部分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补课了,担心自己孩子不补课会落后,还有人担心自己孩子不找老师补习,会惹老师不高兴等。”业内人士郑先生表示,家长的求好心理和盲从心理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有偿补课的需求市场。
市场需求旺盛,不少老师出于满足学生需求、赚外快或者借此谋私利等想法,不惜踩踏教育部划下的红线,参与有偿补课。郑先生分析,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的好坏皆有。好一点的情况是老师在补课过程中帮孩子补短板,提高成绩;坏的情况就比较极端,如上课不讲全、补课时再详解,学生不来补课就给‘小鞋穿’,补课时泄漏考题等,有违师德。
不能让补课 成为赚钱手段
社会问题学者肖北婴老师认为,老师补课无可厚非,但不能让补课成为盈利手段。补课自古有之,只是目的可能和现在的补课大不相同。“以前找老师开小灶是为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拓宽知识面,解决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而随着高考越来越受重视,现在孩子们的补课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习成绩。”
“我始终认为,在职老师组织学生大规模地补课是不正常的。”肖北婴说,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把应该讲的都讲了,并且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足够自信,是不会再给自己的学生补课的,“按照大纲把该教的知识都教了,还给孩子们补些什么呢?”
“我们要理智地看待有偿补课行为,有时候不是老师要补,而是学生有补课需求。但既然教育部有了明文规定,那就要‘守规矩’。”肖北婴说,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有利于规范化管理,但下一步需要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帮助解决部分学生的补课需求。
他山之石
美国 美国通过合同约定禁止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虽然美国各州法律规定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上在司法判例中均严格规定了中小学教师业余时间不能从事有偿家教。如果教师在外工作或兼职,都将面临解聘或不续聘的处理。
德国 德国法律认为,教师从事第二职业是渎职的体现,要承担严重后果,根据法律和学校规定,教师有偿补课将被处分,并记入档案。
韩国 在韩国,课外补习现象十分普遍,韩国政府先是完全禁止补习,后来推行课外学校计划,但对公立学校教师有偿补课,始终持禁止态度。
行情看涨 “在校名师”要价高
有偿补课给老师带来的额外收入有多少?记者与多位知情老师交流之后了解到,有人可以单靠补课月收入过万元,但也有人分文未收。对于补课的效果,家长们、学生们则褒贬不一。有人通过补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也有人原地踏步,并无效果;更有人说,选择补课除了追求好成绩,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害怕老师给“穿小鞋”。
★揭秘有偿补课收费行情
理科总体比文科吃香
“学科之间肯定会有不平衡,理科总体比文科吃香,像数学应该是最热门的。”王希(化名)是市区某中学一名高三教师,曾带过数届毕业生。他告诉记者,仅以高中学生为例,目前许多老师补课的价位其实还是市场行为,普遍差别不大。一节课明码标价多少钱,主要是跟开班老师所在学校的名气和教学能力成正比,“最直观的就是手头上出过几个名牌大学生”。
相反,教师的职称高低,家长们反而不是很看重。王希还分析,能教出学霸的老师,一般都是名师居多,这类名师较少开大班补课,要找他们补习,可谓是“千金难求”。
一周开3个班 月入万元
根据王希所了解的信息,老师们通常会利用周五到周日三天时间来给学生补课,一周开设2-3个班,单次课程在2小时左右。记者粗略算一笔账,A老师每周开设3个补习班,一个班上一次课,每班保守估计有5名学生,按照市场上的行情,教一个学生一次课可收取80元左右的费用,这就意味着,A老师每班有400元左右的收入,一周可赚取1200元,一个月下来便可有4800元的额外收入。
“有些老师的住宅面积大,能容纳的学生多,一个班可以教一二十人,这个收入就更多了。”王希说,他认识一位老师,每周开班3次,每个补课班至少15名学生。如此粗略算下来,这名老师一晚上的收入就抵得上其他老师一周的“辛苦”,月入至少14400元,这还只是保守估计。
“一对一”教学收费高
市区一家培训机构的课程顾问介绍,针对高中补课,他们有小班教学和一对一补课,小班6到8人,单科15节课2700元。一对一的价格就是2小时376元。如果是在校老师授课,机构给予的课时费会更多。
记者走访多家机构了解到,各机构课程定价略有差别,针对高中补课,多打着“针对性更强,更有效果”的宣传口号,提倡家长报名一对一的补课形式,一节课通常2个小时,费用根据年级不同有所区别,每小时在150元至200元之间。
王希说,这类“一对一”的补课,针对性强,收费自然“水涨船高”,但不少老师不愿意做。“一对一教学,老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同样的时间里,收入还不如小班、中班教学,不划算。”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