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老旧小区“抢车位”愈演愈烈 停车难怎么破
立体智能车库可以将停车位扩容
困局
老旧小区规划“先天不足”
停车位一位难求的现象是我市很多老旧小区停车难的缩影,这不仅影响了小区的正常秩序,也给市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追根溯源,小区规划“先天不足”,再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才导致小区停车难的顽疾难以根除。“很多小区在规划之初,并没有考虑到停车问题,一般都没有建设车库和规划车位,这是老旧小区停车难的主要原因。因为没有停车位,很多小区在停车秩序的管理上也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在采访中,很多老旧小区的物业人员都有相同感受。虽然一些小区采取了多重措施,诸如铲除绿化带、拓宽道路等,但面对与日俱增的停车需求,有限空间依然捉襟见肘。
出路
市民支招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
老旧小区停车难题如何破解?对此,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了解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和对策。
周边增设夜间停车位
不少老旧小区业主认为,小区建设之初没有预留停车位,物业应该根据停车需求,尽可能地利用空闲地,重新规划小区内停车位。
另有市民提出,应该在老旧小区周边增设夜间停车位。对此,市交警支队停车办黄警官介绍,仅2014年就在内环以内增设了600多个临时停车位,如在云谷小区周边增加道路300个固定停车位,近百个夜间临时停车位;圣湖小区周边增设100多个停车位。
引进智能立体车库
“今年6月中旬,听说小区可能会引进智能立体车库,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丰泽新村刘女士介绍说。据该智能立体车库的销售经理杨劲松介绍,经过6月初与丰泽社区的协商,该公司为丰泽新村规划了120个停车位的方案。第一期计划试点设置3-5个立体停车设备,待试点成功后,再在整个小区内进行推广。
记者了解后得知,该智能车库其实是一个无避让智能立体停车设备。在一个车位装上这个设备后,原来的一个车位就变成了上下两层的2个车位。也就是说,该设备将对原有停车位数量进行1:1的增容。在杨劲松看来,建造立体式停车库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投资少,每个泊车位投资约为2万-10万元,对于中心市区动辄几十万元的车库来说便宜不少。
建设公共立体停车场
目前,我市的大型停车场主要集中在商业活动密集的区域,如大商场等地方,一些人口密集的老旧小区鲜有其身影。
一些市民认为,针对目前市区内人口密集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政府可以考虑兴建公共停车场来满足广大市民的停车需求。“公共停车场的停车位可以租给附近的居民,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政府还可以考虑建设立体式停车楼,既能够解决市民停车的燃眉之急,还能节约土地资源。”市民赵先生说。
单位夜间开放停车服务
多个老旧小区物业负责人建议,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应将公共停车场(包含立体停车场)建设置于与绿化、城市环卫管理同等重要位置。“现在不少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内部停车场晚上不少都是空置,可以鼓励支持他们夜间将停车场开放对外服务,允许收费,这样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难题。”金山社区的一位业主表示。
数据
中心市区停车位 缺口或达4万多
记者从市交警支队获悉,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泉州汽车总量已经破百万,中心市区汽车总量达到20多万辆。停车位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市区内环路以内,如鲤城区的义全街、东街、中山路、涂门街,丰泽区的泉秀街、田安路、宝洲街等。根据市规划设计院的停车需求分析,内环路以内的停车泊位需求是90499个,现有停车泊位为45054个,缺口数量为45445个。造成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是车辆增长迅猛、停车泊位供应严重不足,同时也有政策、规划、建设、管理不到位和停车不良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住建部门称,按计划,今年泉州市安排年度停车场实施项目21个,中心市区年度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177个,至6月底,已建成车位1550个,完成500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51%。至2020年,我市计划建成公共停车位超2万个,将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市中心城区停车场近期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充分利用边角地、插花地,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建设一批智能立体停车楼已列入规划中。但据市交警支队停车办相关负责人黄警官介绍,目前还没有在老旧小区规划立体停车场的规划,这应该是今后规划的突破口。
借鉴
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全国性问题。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人均汽车保有量高于我市,停车难问题更加明显。看看其他城市如何解决停车难题。
1.鼓励建造地下车位。杭州、武汉等地相继实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暂行规定》,新规实施后,只要手续齐全,地下车位可与房产一样拥有“双证”,不仅可以办理产权证,也可以办理土地证,且可进行单独交易。
2.兴建立体停车位。北京、台州等地,在车流集中地段建立立体停车库,通过升降设备,在单位面积内停放更多的车辆,有效缓解停车难。
3.错时开放停车位。温州、嘉兴等地将市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内部停车位,实行错时对外开放,市民可在规定时间内免费停车。
4.新建人防停车位。南京、成都等地将城区中心的人防工程改建成停车场,一定程度缓解了城区中心段停车难的问题。(记者 张晓明 文/图 底图制作/黄晖)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