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 古镇安海谋求产业蝶变
晋江新闻网7月17日讯(记者_王志前 张志耐 曾小凤 文图)昨日,第三届闽台(泉州)食品交易会在晋江成功闭幕。在本次食交会上,安海食品企业从参展数量、展位风格,到订单成交、客源拓展等,各方面均表现抢眼。此次安海共有20多家食企参展,各企业都收获不小。
“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地更新、升级,比如引进先进制造设备,更新硬件设施,比如在产品开发、包装上,不断地创新,还有在内部文化建设、制度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等等。”力绿集团总经理吴鸿岩道出了力绿转型升级的秘籍。
力绿的表现并非个例,作为安海镇的支柱产业之一,众多食品企业也在不停地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发展壮大,如何更好地转型升级。
同食品产业一样,在传统产业面临困局的当下,安海的企业试图通过形式多样的变革创新,转型升级,谋求新突破,再现古镇安海的千年荣光。
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作为党委政府,如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跳出安海看安海,站在未来谋发展’,才能持续有为有效引导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安海镇党委书记唐春晓表示,就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安海镇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构建产业平台,培育有利于产业关联发展、企业轻装上阵、经济精明增长的产业经济生态环境;二是构建城市平台,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相得益彰,让城市更有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三是构建文化平台,营造重学习、重创新,有情怀、有温度的人文氛围,让各方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融得入、能够得到发展和提升;四是构建服务平台,深化党政企互动,政府要自觉退出市场、社会能够更好担当的领域,主攻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力度,让企业在更讲法治、更低成本、更少干预的环境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固本培元传统产业寻找新竞争力
与晋江其他街镇产业“一镇一品”的情况有所不同,安海的产业较为多元,食品、纸制品和装备制造是安海位居前三的支柱产业。当转型压力汹汹来袭时,如何调整以适应变化?不同的行业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两个多月前,北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大厅内,安海的盛达机械董事长苏永定春风满面——盛达机器正式成为新三板的一员,向资本市场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对于盛达机器来说,走向资本市场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但在盛达机器总部所在地安海,类似这样大胆的尝试并不是个例。作为国内石材机械的龙头企业,当行业整体遭遇发展困境的时候,盛达机器却逆势走出了一条颇为漂亮的上行曲线。而这一切,源于苏永定三年前的一个决定:做更精致的石材机械。
“企业做到一个层次之后,就需要在‘精致’上下功夫,‘精致’企业就是做精品的企业,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都是精品,这样的企业才能获得永续发展的机遇。”苏永定和他的盛达机器用实际行动为这句话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盛达机器通过引进人才,投入巨资,开始了艰辛的石材精加工设备的研发之旅。经过一年多的刻苦攻关,盛达机械研发出了包括人造岗石生产设备、数控五轴桥式切石机等在内的多款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极高的石材机械。
引领市场需求的新品推出后,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应,让盛达机器在艰难的大环境下,取得了不俗成绩。而这种结果,也验证了苏永定最初的判断。
与盛达机器相隔仅数公里的安海前蔡村,坐落着包括盼盼食品在内的多家国内赫赫有名的食品企业。与装备制造业相比,食品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态势较好。不过,他们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勇于出击,把市场拓展到海外。
盼盼食品就是其中的先行者之一。早在去年,盼盼便成立了海外事业部,拓展国际市场。而在今年农历春节期间,盼盼食品更是携手旗下梅尼耶干蛋糕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给世界人民拜年,风头一时无俩。
“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正在全面实施,这是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大机遇,如何结合‘一带一路’跨出国门,打开国际视野,展开国际合作与分工,互通有无,共同创新研发,抢占国际市场,走兼并与品牌输出道路,值得中国企业大胆实践。”对于拓展国际市场,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蔡金垵是这样看待的。
无论是技术突破,或者是市场开拓,都可以称为企业对外的举措;而在内部管理上,安海的企业也在积极进行有益尝试。恒安集团便是典型代表。
在今年年初恒安集团的总部年会上,恒安集团邀请了柏明顿管理咨询集团总裁、资深顾问魏海燕,为来自全国各地恒安子公司的160多位总经理奉上了一堂阿米巴经营模式辅导之课,并将阿米巴的理念与恒安集团实际相结合,让恒安集团的高管们清晰领悟阿米巴独特经营的魅力,思考企业变革之方向。
唯一的不变是变化,这是支撑恒安三十年来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间,恒安经历了三次管理变革,每一次变革之后,恒安的发展都迎来质的飞越。
“现在,很多小公司闪闪发光,伴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大公司如果不改变,将摆脱不了江河日下的命运。企业不主动创新,即使是大象也会被蚂蚁吃光,恒安当时也是在和宝洁的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恒安集团CEO许连捷说,他希望通过变革能够“把指挥权交给听得见炮声的人”。
对于传统产业的种种尝试,安海镇党委、政府抱着鼓励、支持的态度,并努力地探索实践,以期更好地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传统优势产业方面,安海镇将打造好三个平台。一个是将装备制造基地打造成特色产业园区,一个是将品牌工业城打造成高端总部经济区,第三个是‘优二育三’,把老工业区盘活。”唐春晓说,“安海镇党委、政府注重引导企业苦练‘内功’,创新产品、技术、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引导企业专注专心,在优势项目上做专做精做特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
“固本培元。”安海镇镇长张健龙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安海镇党委政府对传统产业的发展态度。他认为,传统产业并不等于夕阳产业,只要有竞争优势、有发展空间,政府就不能轻易抛弃,而是要坚定不移地为产业和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企业能够做、做得好的事情一定要交给企业;政府则是要从提升发展软环境的角度为产业的发展做服务,比如员工的子女就学问题,再比如外来员工与本地居民的同等待遇保障。”张健龙用了最简单的例子来阐述安海镇党委政府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
重塑优势新兴产业期待破茧成蝶
如果将传统产业视作安海的发展根基,那么以旅游、文创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则有望再未来的日子里面为安海的爆发式增长提供更多可能。
4月28日至5月2日,刚成立不久的安海文化创意发展协会组团赴台展开文创之旅。此行他们的目的很明确:看看海峡对岸的台湾是如何发展文创产业,为安海的文创发展找寻思路。
荒废的百年糖厂化身为亚洲第一座鼓乐主题艺术村;一场郑成功祭典凝聚了天南地北的郑氏族人及相关人士;众多创意十足且神奇美丽的玻璃艺术品等等,样样文化创意十足的项目,令考察团的成员眼界大开、啧啧称奇。
发展以文创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安海有着很好的历史底蕴。作为闽南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安海自古以来就给人留下“人文荟萃”的观感。但,如何将祖辈留下的文化遗产更好发扬光大,则极为考验如今的安海人。
“协会组织此次参访,就是希望加强闽台协作,打好‘海峡两安平’‘郑成功在两岸’‘闽台龙山寺信仰’‘朱子文化’‘安平商人’这五张文化牌,构建现代文创产业集群。”台湾之行对安海文化创意发展协会会长苏义阳触动很大,这位此前都在和鞋机打交道的年轻人,如今越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从台湾回来之后,他就马不停蹄地走访安海当地文化界的朋友,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学习台湾的文创产业,不仅是观察文创业的表面繁华,更重要的是理解台湾怎样创造整个文创产业的价值链。只有理解透这里的人文地理、政策举措、产品研发、生产制作、消费市场特征等全价值链后,我们才能在本地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适合本地化的文创商业项目。”苏义阳表示。
企业界已经行动以来,为了让安海重现往日荣光而努力;而当地党委政府同样把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提升安海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从安平桥,到三里街,再到龙山寺,这几公里的路程,唐春晓在到任安海后的近两年里走过许多遍。每次走在这段路上,他都在思考着,如何将安海的传统文化用“我们的生活方式”传承、传播。在他看来,安海文化的重新崛起,带来的影响不只局限在文化领域本身,更重要的是还将对其他层面、其他领域的发展产生引领和带动。激发文化活力,重塑文化自信,对于安海而言,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系统工程。文化做好了,可以提升安海的软硬环境;环境提升了,有助于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人才进来了,传统产业的变革才有新鲜血液。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用唐春晓的话来说,就是要通过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打造人文旅游目的地,带动和倒逼城镇管理、市政服务不断提升。
在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安海并不想像其他地方一样,把宝押在依赖引进外部的各种机构或者人才上,而是谋划“内外兼修”,并且首先发动安海本土的力量,把安海的文创氛围搞起来。这种做法在唐春晓看来,还能够让更多安海本地人特别是年轻人,更深入地了解和发掘安海文化,唤醒文化自觉,增强投入、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探索推动文化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信心。安海文化创意发展协会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在这个协会当中,有不少都是年轻人。对于外界文创产业的发展,他们思考的东西也很深。
“学习台湾的文创产业,不仅是观察文创业的表面繁华,更重要的是理解台湾怎样创造整个文创产业的价值链。只有理解透这里的人文地理、政策举措、产品研发、生产制作、消费市场特征等全价值链后,我们才能在本地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适合本地化的文创商业项目。”苏义阳说。
在以文创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发展上,安海镇党委政府对于自身的定位同样很清晰:做好服务工作。
“市场的东西政府不能老是背着,但政府的公共服务一定要坚持做好。对于安海来说,文化就是经济,文化会让安海人及安海企业家更好地认识安海。文化本身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文创本身就是一个产业,企业的发展没有文化引领、没有社会责任一定做不大,有文化的企业才能做得长远。”张健龙相信,在安海,文化和传统产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党委政府在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内容统筹考虑。如此,方能为安海的产业蝶变提供更强助力。
- “安海中秋习俗”入“非遗”:要让跋状元饼进入千家万户2016/07/11
- 安海第16期安居工程29户家庭得到帮助2016/07/13
- 安海乡贤颜奕萍 获首届世界杰出华人青年奖2016/07/14
- 安海桥山路改造工程 选房安置工作 18日至19日进行2016/07/14
- 走红网络的“泉州小战士”是咱厝安海人2016/07/15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