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福厦泉又被国家委以重任
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干啥
今年4月公开的《福建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区以福州、厦门、泉州3个国家高新区为核心,以福州、厦门2个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为重点,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和高端产业发展,辐射带动闽东南沿海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联动发展。
福州片区:
在两岸深度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和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样板;
厦门片区:
在两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后工业化进程和创新合作战略性枢纽作用等方面提供示范;
泉州片区:
在汇聚民间资本、调动民营企业活力、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供示范。
4月份印发的《福建省“十三五”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专项规划》提出,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构建四个自主创新体系:
1、研发示范体系
针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整合建设一批产业科技重大研发平台。针对企业创新创业,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产品检测测试、知识产权服务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产学研用研发组织,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完善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政策,推动以深化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和股权分配为核心的成果转化相关改革创新试点,突破现有行政区划的限制,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在城市、园区之间流动和聚集,建立健全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推进机制。
2、产业优化体系
加快机械、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推动重点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实现“机器换工”。着力培育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重大成套装备等先进制造产业,推动向高端化、轻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重点推动泉州全面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和“泉州制造2025”行动计划,推动福州、厦门新能源汽车开发和推广应用,加速汽车产业发展。
加快培育具有集聚带动和辐射引领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项目,进一步扩大福州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厦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泉州新一代信息技术、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促进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以创意设计、影视传媒、创意出版、动漫游戏、旅游娱乐的多层次文化创意产业体系,辐射带动东南沿海地区的创业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技术交易服务和知识产权服务发展。
3、闽台协同体系
推动闽台产业深度融合,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布局,吸引台湾百大企业来闽投资设厂,助推形成平板显示、LED、微波通信等多个与台湾并驾齐驱、全国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培育建成若干个产业优势明显的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吸引、整合和聚集海峡两岸科技资源,发挥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和两岸清华福州产业基金导向作用,解决闽台两岸共同关注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建立海峡清华研究院发展基金,推动两岸清华的科技成果落地发展。加快推进两岸技术研发基地、台湾工业设计及创意产业研发机构和闽台农业生物防治示范基地等建设。充分利用两岸知名的品牌供应商共同打造B2B、B2C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和海峡电子商务物流运筹中心。
4、开放融合体系
加强与欧美、日韩、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合作,吸引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入驻园区。以更加开放的创新政策、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渠道和范围。大力引进世界级创新成果,加快产业化进程,并推动创新型企业迈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
推进我省优势技术输出,带动产能输出与对外投资。充分挖掘利用我省海外华侨华人资源,推进民间科技交流,重点针对东盟地区等发展中国家,推进农业先进技术、纺织先进技术及海水养殖、海洋生物、生物质新能源、信息等技术输出。
推动跨区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关键材料、核心配套部件或设备、系统集成和工程化等方面的协同创新。支持和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构建中试研发、技术转移的载体,充分对接高校的技术资源、企业的资本资源和市场服务资源。
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目标
围绕贯彻福建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打造产业升级版,《福建省“十三五”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专项规划》还提出了“五新三双”共8项具体任务。
“五新”即:新产业、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
“三双”就是:“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片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双重大”(科技重大专项与重大工程)。
到2020年,福建的科技创新发展目标要实现以下主要指标: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0%以上。
——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投入达63人年。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6%。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5件。
——技术市场交易总额累计达30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创新型企业达到600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000家。
——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达到1540个、众创空间达到200家。
全省区域科技创新格局不断优化,福州、厦门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福州、厦门、泉州、龙岩、莆田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试点)城市,厦门、三明入围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泉州开展“数控一代”工程试点,成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地方样板。
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建设,向这个目标的实现又迈进了一大步。
看看咱福州、厦门、泉州的整体实力,就知道,国家一次次对三个地方委以重任,是没错滴!
福州
福州打造大陆空气最好的省会
有媒体曾经提出”福州打造大陆空气最好的省会“,最新福州十三五规划也提出:未来5年,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空气也将成为福州最响亮的城市名片!
全国海绵城市试点,福州评分第一,超越北上深
福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指挥部消息,14城入选全国海绵城市试点:福州、珠海、宁波、玉溪、大连、深圳、上海、庆阳、西宁、三亚、青岛、固原、天津、北京。福州评分排名第一。顺利成为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
承办全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
2015年10月全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在福建省举行,福州为主办城市。青运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也是从一方面检验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
福州,创造了多个中国之最及全国第一……
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街--福州的三坊七巷,部分建于唐代与宋代
福州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全国所有地级区域中位居第一
鼓山
温泉创下七个全国第一,被誉“中国温泉之都”
生态建设全国第一,曾获评“中国最宜居城市”
厦门
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文明,是一座城市给外人最初的印象。
假期旅游热度全国第一
端午小长假,厦门旅游市场火热。同程旅游发布的《2016年端午节出游趋势报告》显示,在国内长线游热门目的地中,厦门排名第一,三亚和西安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
全国率先推动“多规合一”立法
全国率先实施“一照一码”
以上两点,均为创新的力量啊!
除此之外,走在厦门,除了美,你找不出第二个形容词。
鼓浪屿——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首
厦门大学——中国最美大学之一
环岛路——世界最美的马拉松赛道
厦门,还创造了多个中国乃至亚洲首个。
厦门大桥——我国首座跨海公路大桥
翔安隧道——我国内地首条海底隧道
海沧大桥——亚洲第一座大型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
高崎机场——首个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机场
远海码头——全球首个无人化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泉州
古东方第一大港
泉州港古代称为“刺桐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北至泉州湄洲湾内澳,南至泉州围头湾同安区莲河。港口资源优越,海岸线总长541公里。
驰名商标全国地级市第一
2014年泉州市新增包括“裕园”等商标在内的中国驰名商标12件,占全省新增总数的36.3%。至此,泉州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36件,继续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同时,新增省著名商标107件,总数997件,数量继续位居全省设区市首位。截至目前,泉州市共有有效注册商标16.3万件,位居全国地市级第二位。
农民工幸福感全国第一
2012年,一份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工众网联合发布的调研成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全国20个主要用工城市中,泉州农民工幸福感位列首位。据了解,此次调研的样本是从工众网农民工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由工众网工众研究中心采取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访问,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473份。最终得出结论是,无论是整体农民工评比,还是新生代农民工评比,在泉州的幸福感均排名第一
就业率全国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蓝皮书显示,福建泉州以98.83%的就业率位居中国城市第1名,在全球排名第5。
(via 福建日报微信 综合福建日报记者李珂、新华社、福建省政府网站、澎湃新闻记者丁蕾蕾、中国政府网、福州晚报、新闻广角)
- 国务院正式批复福厦泉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06/21
- 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决定 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06/10
- 国务院批准福厦泉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06/09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新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03/31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