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厦门地铁1号线列车模型亮相 最大载客量2062人

www.ijjnews.com   厦门日报  2016-06-19 09:46
  

  第十四届“6·18”昨在榕开幕

  厦门团成功对接项目477个

  萌萌的车头,紧凑的造型,加上厦门地铁的LOGO……昨日,第十四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厦门地铁1号线列车模型在中国中车展台上正式亮相,这也是它首次揭开面纱,露出真容。

  记者从中车唐山公司了解到,厦门地铁1号线的40列地铁车辆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中,所有车辆都是根据厦门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的。

  “这里所说的实际情况包括厦门的气候、人文地理环境、线路技术条件等。”中车唐山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厦门地铁列车采用绿色环保材料,车体设计耐高温、耐疲劳,整车具有轻量化、启动快、制动准等特点。

  不仅如此,该车还运用分布式车载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最成熟的动力分散电传牵引系统和再生电、空制动系统,能够有效缓解列车启动、制动时带来的不适,有助于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平稳舒适的乘车环境。

  据了解,该车辆的最大载客量为2062人,相当于18米长的BRT客车载客量的近10倍。可以预见,未来地铁正式运营后,我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将大大提高。

  据了解,地铁1号线有望在明年年底通车试运营。

  (文/图 特派记者 张珺)

  【同步】

   厦门馆刮起智能风

  继去年主打“互联网+”之后,今年“6·18”的厦门馆再次引领当前科技热点,带来AR-VR、智能机器人等各类创新产品,整个厦门馆里刮起了一股智能风。

  教育机器人Keeko

  厦门智童时刻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智能机器人Keeko一出现就吸引了参展嘉宾的眼球。

  据介绍,Keeko会唱歌、背诗,还能安慰情绪低落的孩子,且具有语言交互、人脸识别等功能。

  据了解,该款机器人即将在月底正式发布,售价可能在万元左右。

  穿戴式VR

  Dreamaker是厦门思力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VR设备,区别于其他的VR产品,这款步行器和手控器可以直接穿戴在身上,精致小巧,携带方便。

  参展嘉宾王先生现场体验后告诉记者:“很真实,手脚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快速反馈出来。”

  巨型擦窗机

  厦门馆内,一台正在干活的巨型擦窗机让不少观众驻足拍照。据介绍,这台机器人一天可以清洁1000平方米以上的幕墙,是普通人工的3-4倍。

  目前,这个被认为是国内首款的高空幕墙清洁机器人已经进入了研发后期,即将面世。

  【数字6·18】

  477个

  昨日,第十四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开幕,厦门团成功对接项目477个。

  近300项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省内外50多所高校遴选近300项科技成果参加了“6·18”高校科技项目成果展。

  近4亿元

  在昨日举行的第十四届“6·18”高校科技项目成果对接签约仪式上,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等17所高校同我省相关企业和部门签订36项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

  (特派记者 张珺)

   【相关】

   厦大上线网上科技园

  昨日,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6·18”正式上线网上科技园,此举将有助于实现对园区内企业服务的统一规范和统计分析。

  厦门大学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从1999年开始,厦大就开始筹建大学科技园,2005年,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科技园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此后,受场地限制一直没能动建,直到今年4月,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才举行开工奠基仪式,主园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全面展开。按照计划,主园区将于2017年底正式竣工并投用。

  据悉,入驻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可便捷使用厦大的科研设备,共享其科研优势。目前,科技园正聚焦发展海洋环境、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特派记者 张珺)

标签:地铁|模型|厦门地铁
稿源: 厦门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