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国际法专家评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6-05-09 10:52
  

  新华社长春5月8日电 题:国际法专家评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

  应菲律宾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将于近期作出裁决。5月7日至8日,在吉林大学举行的中国国际法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上,专家学者认为,仲裁案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中国政府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是正确的。

   仲裁案从一开始就是非法的

  2013年1月以来,菲律宾执意单方面提起并推进南海仲裁案。多位与会专家表示,菲律宾的单方面行动从一开始就是不合法的,应菲律宾请求成立的仲裁庭是一座应当拆除的“违法建筑”。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执行理事长曾令良教授说,南海仲裁案无论经过如何精心包装,其实质都是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领土主权争议不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范事项;而关于海洋划界,中国政府早在2006年就根据《公约》规定作出了排除性声明。仲裁庭对这些问题不具备管辖权。

  曾令良说,将南海争议提交仲裁也违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中菲之间共识。2002年11月,中国同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签署《宣言》,第四条明确规定“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也多次在联合声明、联合公报等双边文件中确认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有关争端。这实际上都排除了通过仲裁途径解决。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马呈元说,仲裁庭存在随意扩权行为,把本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事情纳入管辖,是对《公约》强制争端解决程序的滥用,中国当然不接受、不参与。

   表面是法律纠纷,实质是政治问题

  专家认为,菲律宾提起南海仲裁案,实际上是把政治问题包装成法律纠纷,以欺骗国际社会,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徐宏说,南海仲裁案绝不是单纯的法律纠纷,而是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其实质就是企图把非法侵占的中国岛礁据为己有,削弱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张海文说,近年来“南海问题”之所以成为“热点”,与大国关系及地缘政治不无关联。南海仲裁案不能简单化地仅仅放在国际法框架下分析,更要放在大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去考察。

  有学者指出,个别域外大国不断为菲律宾提起仲裁“站台”,声称应当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解决南海争议,但其自身不仅不是《公约》缔约国,而且历史上屡屡对国际法合则用、不合则弃,充分暴露了其虚伪性。

   无论结果如何,中国立场不变

  对于仲裁庭可能作出对中国不利的裁决,专家表示,无论仲裁庭作出什么裁决,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中国都不会接受。

  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肖建国说,中国政府对南海仲裁案的态度概括起来就是“四不”,即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这是为了捍卫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也是维护《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性、严肃性和完整性。

  马呈元表示,由于仲裁庭一开始就不具有管辖权,所以无论裁决结果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都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自然也就谈不上执行的问题。

  曾令良说,仲裁庭作出裁决后,短期可能会在国际上引起关于中国的“负面新闻”,对此要以理性和长远眼光看待。中国应秉持在南海问题上立场、政策、态度不变,继续以积极姿态致力于南海和平稳定。

  中国外交部日前表示,仲裁裁决不会改变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的历史和事实,不会动摇中国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和意志,不会影响中国通过直接谈判解决有关争议以及与本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政策和立场。

(记者 杨依军 张建)

标签:菲律宾|仲裁案|国家法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