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田车貌似“便民” 其实安全隐患多
屡禁不绝成痼疾 安海多部门联手“开刀”
晋江新闻网5月8日讯(记者_张志耐 通讯员_蔡忠东 文图)“驾驶这种车(港田车)还要驾驶证吗?三个轮子,又不会摔倒,我随便学了几天就上路了,三个多月了,一点事都没有。”日前,晋江安海镇龙山中路,面对民警的讯问,港田车驾驶人颜某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面对无知无畏的颜某,执勤民警依法暂扣了该部港田车。记者了解到,近日,晋江安海镇多部门联手向港田车违法上路的痼疾“开刀”。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目前安海镇区港田车死灰复燃,存在日益增多的趋势。
“这些穿行在大街小巷的港田车不仅扰乱道路正常通行秩序,且绝大部分都属‘三无’车辆,且交通违法多发,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为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促进全镇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安海镇牵头组织派出所、交警、交通执法等部门联手向港田车违法上路的痼疾‘开刀’。”安海交警中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便宜、方便”是许多群众选择港田车出行的原因,但是,貌似“便民”的港田车其实非常不便民,因为它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据悉,安海镇近期还将持续对违法上路港田车开展整治行动,发现一台查扣一台,并对驾驶人依法作出行政拘留的上限处罚。同时,对于以港田车作为代步的特殊群体,对经警告不听劝阻被发现再次上道从事非法营运的,交警部门将依法予以从严上限处罚,并将之移送交通部门做进一步罚款处罚。
曾经销声匿迹几年后又回潮
记者了解到,安海镇从2005年便着手取缔港田车,时有成效,却也屡禁不绝。
2005年6月份,为取缔港田车,优化交通结构,预防和减少伤亡事故、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晋江市交警大队与安海镇政府联合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港田车进行整治取缔;2006年3月份,在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对2005年7至8月份经安海镇行政执法部门登记核实的“港田三轮车”,由政府出资予以收购、由交警部门予以集中报废,未经登记核实的车辆则由业主自行处置。
2006年4月起,交警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加大对港田车的整治力度,除个别“强硬派”驾车与执法人员大玩“躲猫猫”外,风行一时的港田车一度在安海镇大街小巷中销声匿迹。
然而,好景不长,2007年农历正月过后,一些“自行处置”藏匿多日和一些移师其他乡镇的港田车陆续浮出回潮,对此,交警部门组织开展新一轮的整治取缔。
“港田车一次性载客多、运费便宜、能避免风吹雨打等特点,让许多群众出行时选择港田车。有需求就有市场,几年来,港田车违法上道反反复复、屡禁不绝,成了一个痼疾。”安海交警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便民”不便民风险大隐患多
“便宜、方便”让许多群众忽视了乘坐港田车的极大风险,貌似“便民”的港田车其实并不便民。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近几年来,交警部门长期检查发现港田车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无证驾驶。绝大多数港田车驾驶人为中老年人,均未考取过驾驶证,不仅不懂得交通法规,且驾驶技能也均为自学,无法保障行车安全。
无牌、破旧、安全性能差。据晋江交警安海中队统计:自2015年至今,被查扣的港田车除了部分悬挂山东牌等外省籍的港田车外,路面上行驶的大多是无牌车辆,甚至是二手破旧车辆,许多驾驶人前来接受处罚时都无法出示车辆任何手续,车辆因年久失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其中,许多驾驶人为了节省运营成本,甚至驾病车上路,直到车开不了了才想到去修。
交通违法突出。绝大多数港车车主都清楚,车辆被查扣后,就面临处罚,手续不全的车辆可能面临被强制报废,因此,这些车辆为了尽量避开执勤交警,专门在车流中隐蔽穿行,或是选择背街背道行驶,有时为了赶时间,闯红灯、随意变道、逆行、掉头等交通违法行为十分常见,严重威胁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无保险。因港田车没有车辆手续,无法上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乘车人在申请赔偿上将会面临很大困难,甚至一些港田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责任,弃车逃逸,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交警部门提醒,整治港田车需要群众积极配合,请大家选择安全出行的交通工具,不要乘坐港田车。一旦没有市场,这些安全隐患极多的港田车就会彻底消失。
- 内坑市场监管所 排查动车站安全隐患2015/11/08
- 内坑市场监管所 排查动车站安全隐患2015/12/15
- 福建18家企业因存在环境安全隐患被通报 晋江2家2015/12/24
- 晋江交警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港田车违法载客行为2016/03/02
- 漳州-市区电动车改装悄然兴起 存安全隐患让人忧心2016/04/11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