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自强计划面向农村考生 最高降60分录取
原标题:清华大学“自强计划”今起报名
昨天,清华大学公布2016年自强计划招生简章,即日起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的农村学生开放申请。与去年相比,今年该校收紧了考生可报考专业数量的限制,由去年的“每人最多允许填报3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至多填报5个专业”改为考生可以“不受自身文理分科限制进行专业类申请,每人最多填报5个专业”。 京华时报记者张晓鸽
考生及其父母户籍须在农村
2016年,自强计划继续由各省区市确定具体实施区域,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自强不息、德才兼备、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考生本人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本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考生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含)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与去年相比,今年清华自强计划招生共有两个变化:一是将所有开放申请的28个专业类整合成理科类和文科类,考生可不受自身文理分科限制进行报名;另一个变化是对考生可报考的专业数量做出限制,每人最多只能填报5个专业。去年,每个考生最多允许报3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最多可填报5个专业。
综合评审看重考生平时表现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刘震表示,自强计划是清华大学多元选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站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角度去看待,还需要从提高教育质量的角度来认识。因此在自强计划的选拔中,格外注重学生的品质品格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招生仅仅是第一步,真正的功夫要花在后续培养上,有了‘虎头’,不能‘蛇尾’。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凭借自强计划入校后,学校将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而且不仅仅是学业上的融入,还包括视野、认知习惯等各个方面的融入。”刘震说。
报考清华自强计划的考生户籍、学籍资格审核由各省区市完成。考生通过资格审核后,清华大学还将组织专家组,从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自强精神、高中学习发展特点及全过程表现(包括平时学业成绩,学科获奖情况,参与课外研究或学习情况,参与社会工作、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公益活动情况,综合获奖及突出事迹的情况)、个人陈述及推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审。
初试复试均安排在考后进行
清华大学今年的自强计划测试安排与其自主招生及领军人才选拔保持一致,均安排在高考后进行,6月10日左右在全国开设考点举行初试,6月16日在清华大学校内举行复试。
至此,清华大学2016年自主选拔三大项目全部启动。自强计划的报名时间从4月6日开始,截至4月25日24时,全部报名程序在“阳光高考平台”即可完成,无需邮寄任何材料。
获得自强计划认定的考生,可以获得30到60分的优惠加分,还可在入学后被邀请参与多项后续特殊培养环节。如果考生因家庭经济原因参加测试存在困难的,可以向清华大学申请资助。
■背景
200多名寒门学子通过自强计划进清华
从2011年起,清华大学开始实施自强计划,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提出面向贫困农村地区定向招生。实施5年来,累计有1000余所贫困县的县级及以下中学提出自强计划申请,来自100多所农村中学的200多名考生顺利被清华录取,其中约120名考生是其所在县5年来考入清华的第一人,约30名考生是其所在中学有史以来考入清华的第一人。
2015年开始,清华大学进一步扩大自强计划实施范围,不再受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等限制,认定人数进一步增加,168名考生获得了自强计划30到60分的加分认定,最终有来自全国19个省区市的86名考生成功圆梦清华,全部来自农村地区。
■小贴士
清华自主选拔三计划
清华大学自主选拔共包括三大招生项目:自主招生计划、领军人才计划和自强计划。其中,自主招生计划和领军人才计划可以兼报,专业志愿填报互相独立,互不影响,但是两者的招生对象不同。自主招生计划的招生对象为具备学科特长及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主要收在“研究创作类”“突出才能类”“学科奥赛类”具有突出表现或者特殊天赋的学生。
领军人才计划则是面向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一贯优秀并具创新潜质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开放申请。报考领军人才计划的考生综合学业成绩应在全年级前列。
自强计划则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自强不息、德才兼备、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
报名资格
考生本人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本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考生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含)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时间安排
自强计划的报名时间从4月6日开始,截至4月25日24时。测试安排在高考后进行,6月10日左右在全国开设考点举行初试,6月16日在清华大学校内举行复试。
优惠条件
获得自强计划认定的考生,可以获得30到60分的优惠加分,还可在入学后被邀请参与多项后续特殊培养环节。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