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少见青春身影 企业感叹—— “年轻人都去哪儿了”
今年新春招聘会鲜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
2016年新春招聘持续了近一个月,记者走访多个招聘会获悉,在招工及求职市场上,人员的年龄结构矛盾突出。对于高于40岁的人员,大多数企业采取不再聘用的态度,企业们希望能多招一些年轻人。然而,今年的求职市场上,受企业青睐的年轻人并不多。
目前,年轻求职者已经成为企业的重点招聘对象,如何吸引“90后”、“00后”成为企业招聘员工工作的重中之重。
01 优化人员结构企业招聘青睐年轻人
“去年公司陆续引进数条日本先进的烘焙生产线,设备要求操作人员除了有一定的文化,还要更为年轻,年纪大的员工不容易上手且也不利于企业人才储备及人才梯队建设。因而,在人员结构上,今年公司整体下调了用工年龄,去年招聘年龄的上限是50岁,今年已经下调至45岁了。”福建森友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行政经理陈伟鑫说。
记者在走访多场招聘会的过程中发现,下调员工招聘年龄上限是今年招工市场的普遍现象。柒牌集团招聘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40岁以上的员工柒牌基本不会聘用。“因为年龄大的员工工作效率会低一些,反应较慢,而且服装做久了之后会有职业病,不利于生产。”
上述负责人表示,现在晋江在推进“工业4.0”,很多厂家都在进行智能化设备升级,因而有知识、有文化、经过专业培训的员工成为各个企业竞相引进的对象。柒牌也在不断地进行人员结构的优化,计划5-10年后,绝大部分员工都拥有中专以上学历。
劲霸(中国)经编有限公司人事专员刘丽告诉记者,公司希望可以招聘年轻一点的普工,毕竟年轻人比较心灵手巧,上手较快,公司有意将他们培养成为技术工人,进而完善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目前公司员工的年龄基本在35岁,而目前的招聘现场,40岁以上的人员并不少,难以满足招聘需求。
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是社会招聘并非“90后”求职者的主要求职渠道,互联网渠道更适合他们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是相比制造业,第三产业更受青睐,因为除了薪资,他们也很看重生活配套及娱乐休闲;此外,相比广东、深圳企业,闽南制造业的整体上班时间较长,用工相对没那么规范,年轻人难以持续留在企业。
“目前,除了一家人都在同一公司就职,或者亲戚朋友介绍的员工在企业的时间相对持久,对于年轻人的招聘是非常值得企业深思的一个话题。”喜多多食品招聘相关负责人林先生表示,虽然今年多数企业招工数量基本达到预期,但人员质量尚有待考证。因为“90后”求职者并不多,而年轻人是企业用工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毕竟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企业老中青三代人员的接力便难以实现。
02 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校企合作需更精细化
目前,年轻求职者已经成为企业的重点招聘对象,如何吸引“90后”、“00后”成为企业招聘员工工作的重中之重。晋江企业纷纷采取相关举措,以期应对这一问题。
“目前整个大泉州地区很多生产车间的经理、总监,都来自四川、江西等地区,所以企业可以给他们一点空间。比如一个车间需要招聘多少人才能完成今年的产量,可以交由生产经理负责,让他们以‘老人带新人’的方式补充新鲜血液。”晋江陆地港陆港学院执行总监、人力资源负责人刘小萍表示。
在刘小萍看来,新生代一线员工可以从职业技校去引进,最好是从云南、贵州、广西等经济发展较为受限的地区引进,因为这些地区生源相对会比较稳定。此外,企业还需做好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毕竟企业的口碑也影响着员工的入职率。
记者走访获悉,从一些专业院校引进人才是目前企业招聘新生代员工最主要的方式。据介绍,柒牌跟不少高校均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以订单班的方式进行培养,每年公司的讲师都会到学校去给学生们授课,在传授技能的同时也宣导企业文化,让学生们提前了解企业;非订单班的学生,企业在招生阶段会告知他们有关校企合作的相关事宜,接受现场的技能测试、心理测试、体能测试及面试,最终通过的学生才可以与订单班的同学一起加入到公司的团队。通过这样紧密的校企合作,生源较为稳定,学生毕业的时候基本都会愿意到公司来。
与此同时,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时候,学校也会派老师进驻到公司,主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公司人力资源部也会派相关HR,主要关照他们的衣食住行;车间会有专门的导师,指导他们工作方面的技能。通过“三位一体”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校企合作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学生的流失率较低。据悉,这是目前柒牌引进新生代员工的主要方式,该公司已经在着手准备迎接“00后”。
柒牌HR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今年考虑在学生毕业的前一个月,派技师到学校为学生们进行技能辅导,以缩短他们的入职适应时间。另外,在硬件上也非常注重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据悉,柒牌的班组长住宿条件为一室一厅,普通员工的住宿为2人一间,并配备有宽带、热水器、独立卫生间等。公司每个月举行2-3场的晚会,并不定时地举行相亲会。
(记者_曾小凤 董严军 文图)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