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之光”星耀全国的背后 “大手笔”做出文化“好文章”
2 注重“非遗”传承保护形成老中青少文化梯队
五店市传统街区的改造是晋江文化建设成绩单中最亮眼的一笔,也正是它的成功才造就了央视元宵晚会上的“晋江之光”。
春节元宵期间,晋江的“非遗”项目、民间社团也大放异彩:在央视《中国谜语大会》决赛中完美夺金,掌中木偶、高甲戏亮相央视元宵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点赞晋江南音传承,泉州青少年宫歌舞、火鼎公婆民俗两次亮相央视……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晋江“非遗”大放异彩,离不开晋江历来对社会发展中优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提升,并建立健全诸多机制保护、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除民间的自发投入外,晋江市财政每年均拨专款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如举办戏剧展演节、南音演唱节、侨乡谜会、遗产日系列活动等。
回顾过去一年,晋江发挥“东亚文化之都”品牌优势,承接“亚洲艺术节”相关项目落户晋江,扩大对外交流,筹划、生成一批具有晋江地方特色的戏剧、书画、陶瓷等新文化活动项目。
在“非遗”传承保护中,晋江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如发展民间社团。作为土生土长于民间的文化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在民众中生根发芽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历年来,晋江市积极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南音、灯谜、戏剧、什音等类型的社会组织遍及各镇(街道)、村(社区)。这些民间组织,已经成为晋江市宣传、展示、保护、传承、交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
目前,晋江也已初步形成了老中青少的文化梯队。日前,为非遗传承专家田青表演的最小南音演奏员仅有7岁,登上央视《中国谜语大会》舞台的养正中学学子蔡彧,仅是初一年的学生……这都与晋江把各级各类学校作为培养民间文艺人才的场所和阵地分不开,如在学校开设南音课程,广泛开展南音教学工作,晋江南音薪传不息、代有人出;编印《晋江灯谜简明教程》,在众多中小学校开设灯谜课程,安海中学代表队(其中2人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曾在2014年元宵荣获中央电视台《中国谜语大会》银奖;在青阳象山小学(高甲戏柯派表演艺术)、安海中学(灯谜)、晋江职业中专学校(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华侨职校(现代民间绘画)、安海职校(嗦啰嗹、现代民间绘画)等设立30个传习点,使之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
晋江还举办现代民间绘画、灯谜等暑期教师培训班,在侨乡谜会增设“优秀教师谜手”奖,努力提高教师艺术水平,推动乡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
在文化建设和保护的同时,晋江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产业集聚优势也正逐步凸显。晋江先后打造了洪山文创园、五店市、三创园、包装印刷基地等文创园区,扶持培育了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建立了一批文化项目库,多个项目入选泉州、省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记者_董瑞婷 董严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