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晋江时政 >>正文

晋江市财政投资项目评审中心 8年累计核减项目资金超42亿元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6-02-19 08:11
  

  尽管春节刚过,但晋江市财政投资项目评审中心早已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每个办公窗口都能看到有条不紊的忙碌身影,中心大厅的液晶显示屏上实时滚动播放着138个在审项目的评审进度,项目业主能清楚掌握项目的评审进度情况。

  “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政府财政资金得到有效节约。自2007年成立至今,评审中心累计评审项目3760个,核减资金42.92亿元。

  主动探索建立严谨的财政项目评审制度

  作为晋江近年来的一个标志性工程,机场连接线工程1标段项目送审55608万元,经过中心评审,核减了3862万元;2标段送审47274元,核减了3075万元。通过科学的评审,工程总成本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这正是晋江市财政投资项目评审中心所起到的关键作用。2007年,在省内县级财政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尚未起步的背景下,晋江市财政局主动探索,建立起一整套严谨的财政投资审核制度。

  将全市工程造价在5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融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预算纳入评审范围,实行“先评审、后招标”“先评审、后拨款”机制,把项目投资评审结果作为招投标和下达预算的必经依据……一系列规章制度都是晋江财政人在空白的基础上打造起来的。

  机制创新让项目评审与时俱进

  如何让最初设立的评审制度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唯有创新。在这方面,晋江市财政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同样表现不俗。

  以预结算分开为例。针对在工程结算中建设单位无法发挥主体作用、主体责任意识缺失的现象,经晋江市政府决定,自2014年起,调整由财政部门包揽工程预、结算的评审机制,转变为由财政部门负责预算控制价审核,各建设单位主体负责工程结算审核、财政部门备案复核把关、审计部门抽查审计的评审机制。结算评审机制调整后,由原来财政部门一级把关变为建设单位把关,财政、审计复核监督的三级机制,既充分发挥了建设单位的主体作用,也调动了建设单位的积极性,提高了结算工作效率。

  在这一改变的过程中,审计部门的介入是该中心所做的一次大胆“尝试”:向晋江市政府提交报告,主动要求审计部门对评审结果进行抽查审计。如此,既能让社会各界对评审结果更放心,也降低了评审业务人员的工作风险。

  此外,为了能更好地服务项目业主,该中心还构建起公开机制,针对部分主材市场价格浮动大、市场价与信息价存在较大偏差等情况,每周进行询价,及时充实、调整价格体系,并实行定期在财政局网上平台更新发布价格信息机制。

  严守底线好团队让项目业主更安心

  优异成绩的取得,除了需要不断创新的评审机制外,归根结底要靠人去执行。在这一方面,晋江市财政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的工作人员同样不落人后。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自2010年以来,该中心共审核建设项目2964个,送审造价432.80亿元,核减资金37.18亿元,并完成607个工程项目备案,总造价约14.72亿元,核减率8.59%,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而完成这么巨大工作量的,只有10名业务人员。

  “一份评审报告,少则四五十页,多则数百页,都是靠着这10人一页页读完,这种工作量是外人无法想象的。”说到此,晋江市财政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主任佘青点很自豪。

  不仅工作量大,有时还有一些意外发生。有一次,中心两名工作人员在实地察看海烟沟农桥改造HY-1号桥工程施工现场时,陷入了齐腰深的淤泥中。这个经历让大家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在评审过程中,外人的不理解更让中心的工作人员倍感委屈。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依然牢牢守住工作底线,“廉政”二字更是切切实实落到了工作生活中。《晋江市政府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工作廉政规定》对他们来说,不仅是规定,更内化到言行举止中。

  “晋江人民每年把两百多亿交给我们,我们压力大、责任重。这也要求我们在项目评审的过程中要一碗水端平,任何人不能干预、操纵这个标准,一切都要依法依规。”晋江市财政局局长李章凯说,这是评审工作的底线。

  (记者_王志前 陈发沛)

标签:项目资金|新理念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