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李克强谈营改增:当前做“减法”是为未来做“加法”

www.ijjnews.com   中国政府网  2016-01-27 09:34
  

  “必须要看到,‘营改增’这个税制改革是当前的让利,更是在培育未来的‘新动能’;当前做‘减法’是为未来做‘加法’。”李克强总理在1月22日的座谈会上说。李克强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重头戏”。

  “必须要看到,‘营改增’这个税制改革是当前的让利,更是在培育未来的‘新动能’;当前做‘减法’是为未来做‘加法’。”李克强总理在1月22日的座谈会上说。

  当天会议研究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调动各方发展积极性。作为中国现行税制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增值税和营业税几乎涉及中国所有企业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改增)也因此成为与全国各行各业息息相关的重要税制改革。

  李克强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重头戏”。他在此前多个场合表示,营改增不只是简单的税制转换,更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转型、服务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

  不仅是政府给企业让利,更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会上,财政部就营改增方案作了汇报,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南、广西、云南、陕西11个省(区、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发言。

  “4年多的改革试点,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营改增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撬动作用。”上海市负责人在发言中说。正是2012年1月1日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率先开展的营改增试点,拉开了这一重大税制改革试点的序幕。

  李克强说,营改增前期试点已取得积极成效,今年要全面推开,进一步较大幅度减轻企业税负。

  “实践证明,营改增不仅是政府给企业让利,更是从根本上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总理说。

  他进一步阐释道,营改增有利于减少重复征税,降低企业成本和税收成本,这将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务业、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让企业感受到明显的税费成本降低

  继上海的改革试点后,营改增在更多地区、行业逐步推开。2013年8月1日,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交通运输业至此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2014年6月1日,电信业也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

  在部署改革推进的同时,如何确保改革成效,是李克强总理高度关心的问题。在地方试点的过程中,针对部分行业提出改革导致税负增加的问题,李克强曾多次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在22日的会议上,总理进一步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和各地方、各行业认真衔接,周全考虑,做好“制度设计”。

  “政府这次下大决心、大力度推出营改增改革,中央和地方都要采取措施落实到位,让企业感受到明显的税费成本降低。”李克强说。

  他同时要求各地方各部门要把握节奏、稳妥推进,采取增量式、渐进式方法推进改革,避免财力分配格局变化对经济平稳运行造成影响,确保改革措施尽早见效。

  改革要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李克强最后表示,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挥了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全面推开营改增、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总理说,“要通过完善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形成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在发展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李克强明确表示,全面推开营改增后,增值税分享比例要做合理适度调整,增强地方财政的“造血”功能,营造主动有为、竞相发展、实干兴业的氛围。

  “各部门、各地方要讲大局、算大账,破除利益藩篱,上下同心推进改革。”总理说。(储思琮)

标签:李克强|营改增
稿源: 中国政府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