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运共计40天 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近30亿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水平今日指出,2016年春运将从1月24日开始至3月3日结束,共计40天。经相关部门会商预测,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1亿人次。
交通部今日举行2016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主题是“2016年春运”,王水平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春运交通运输保障的有关情况。
王水平指出,春运工作涉及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2016年春运将从1月24日开始至3月3日结束,共计40天。经相关部门会商预测,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3.6%。其中,铁路3.32亿人次,增长12.7%;道路24.81亿人次,增长2.4%;水运4280万人次,基本持平;民航5455万人次,增长11%。
今年春运旅客出行总体有三方面特点:一是从客流时空分布看,节前客流高峰将出现在腊月二十七到除夕,预计北京至天津、上海至六安、南京至滁州、深圳至玉林、广州至衡阳等方向客流集中;节后客流高峰将出现在正月初四至初六,河南、四川、湖南、安徽等劳动力输出省份旅客发送量较大。二是从运输服务需求看,广大旅客在基本出行需求逐步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网络购票、出行信息、换乘衔接等多个方面有了更高的期待,高品质、个性化、多样化出行需求更加旺盛。三是从运力组织衔接看,随着高铁的加快开通、道路客运线路的持续优化、民航班次的不断增加,各种运输方式在干线运力供给方面基本充足,但旅客集中到达对城市公交及中短途道路客运的接续接驳、联程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王水平介绍,为做好春运工作统筹安排和运力储备,今年交通部首次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旅客出行规律进行了研判。据预测,春运40天客流总量排名前10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江苏、河南、四川、浙江、安徽、湖南、广西、北京、江西;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郑州、西安、重庆、武汉、东莞;旅客平均出行距离约为410公里,其中500公里以内的约占75%。
他指出,春运期间,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将重点围绕安全和服务两条主线开展工作,集全行业之力,为广大旅客打造“平安回家路”和“温馨旅途”。
第一个方面,加大运力供给,统筹运输资源调度。春运期间,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将进一步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协同配合,既发挥好铁路、民航“长距离、大运量”的骨干运输优势,也发挥好公路“广覆盖、门到门”的中短途运输能力,进一步加大运力供给,全力保障旅客春运出行。其中,铁路每天将安排图定旅客列车3142对,同比增加468对;公路将投入营运客车84.6万辆,日发班次将达到260万次、2189.5万个客位;水路将投入船舶2万余艘、103万个客位;民航春运期间将安排航班共计52万班次,较去年增长7%。
第二个方面,强化安全监管,打造“平安春运”。安全生产工作历来都是春运的重中之重。今年春运期间,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道路运输企业严格执行长途客车凌晨2时—5时停车休息或接驳运输措施,严格实施汽车客运站“三不进站、六不出站”规定,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及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安全监管,严禁船舶“带病营运”、非法营运、非运输船舶载客。二是切实提升运输安全动态管控能力。目前,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两客一危”车辆入网总数达到67.6万辆,入网率达到97.1%。春运期间,将充分利用好这个系统,督促各地运输企业严格落实车辆动态监控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驾驶员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三是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我部已派出6个检查组,分赴全国12个春运重点省份,并组织14个省份开展交叉检查,以车、船、港、路、站、工地和人的安全为重点,系统查找问题隐患,及时消除事故苗头,确保春运工作安全有序。
第三个方面,加强服务创新,实化便民服务举措。2016年春运期间,交通部将联合公安部、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等部门,以“亲情服务、温暖春运旅途”为主题,深化开展“情满旅途”活动,努力为广大旅客提供一体化的出行服务、精细化的安全服务、多元化的购票服务、人性化的候乘服务、精准化的信息服务、优质化的路网服务、均等化的惠民服务、亲情化的志愿服务、便民化的热线服务等“九化”服务,切实让春运旅途更富人情味、更有温度感。如果广大旅客在春运期间遇到运输服务问题,欢迎拨打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目前12328电话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以上城市,年话务量超过2680万件,春运期间各地12328服务中心将加强值班值守,及时受理解决广大旅客投诉咨询。
- 广铁将开行摩托返乡高铁专列 部分车票由企业赞助2016/01/21
- 晋江2016年春运 节前返乡人员约35万人2016/01/21
- 晋江提前5天启动春运 首次行动取缔黑票点4家2016/01/20
- 福建春运铁路旅发量约1150万 开车前30分钟可退改签2016/01/19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