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池店:正从“教育大镇”迈向“教育强镇”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12-30 08:55
  
润桃李降甘露 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铃铃铃”,课外活动的钟声响起,在晋江池店镇潘湖村潘湖小学的操场上,学生们在塑胶跑道上雀跃奔跑。

  “原来的操场很差,起风的时候灰尘都扬起来,下雨的时候像水田。多亏镇里支持,给学校铺设了塑胶跑道,现在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活动锻炼了。”看到学生活泼欢快的身影,校长陈兴凤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激动地说,2014年镇村两级投入60多万元,将操场扩建为1800多平方米,并进行了改造。

  这一幕场景,不过是池店镇党委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推动池店由“教育大镇”向“教育强镇”转变发展的具体写照。

    01 继承传统发展教育

  近年来,池店高度重视教育事业,自2011年以来,镇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皆投入于教育。仅2015年,教育投入达2500多万元(不含社会等其他投入)。这样的“大手笔”,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可在历来重视教育的池店看来,这是对历史的继承,对教育的尊重。

  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池店镇,历史上共出过5名状元、2名榜眼,3名宰相、3名尚书。五位状元包括有唐代仕村的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徐晦及清代钱头村的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吴鲁,可谓钟灵毓秀、名人辈出。难怪泉州人常言道“泉州府,南门外”,历史上“南门外”教育事业是较为发达的地方,而这所说的南门外就是指池店。

  “池店目前在校学生达26000多人,其中就读的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70%以上。按教育人数来说,可以说池店是一个教育大镇,可是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优质名校,居民对于高质量的教育需求越来越渴望,因此我们要继承池店的传统,做到把教育从量到质的转变。”池店镇党委书记许畴料表示,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城市在膨胀,池店是晋江城市化的一个缩影,大泉州“沿江、向湾、同城”城市发展的重要连接点。而教育是城市的支撑,是群众最主要、最基本,也是安居乐业最为关键的需求,可以说教育是民生的首要任务,所以发展教育是这一届镇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池店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达到青阳、泉州这些中心城区的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口来到池店,繁荣池店。”池店镇镇长庄垂生认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从科教文卫入手,从而给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而教育是社会保障最根本的一部分,只有更好地发展教育,城市化才可良性发展。

  02 教育资源布局全面铺开

  “2011年开始,池店就有一个清晰的教育布局,就是以凤池路为界,分为以桥南为中心的北片,以池店南为主的南片,以老镇区为主的西片,三片同时铺开。”池店镇副镇长陈瑞峰介绍说,这几年池店的城区一直在变化,全面铺开教育资源布局的同时,分片规划可以更好地根据城区变化、人口变动,布点“补白”新校,扩容优质教育资源。

  目前,池店辖区内城北、池店南、南迎宾、滨江、梅岭、桥南、紫帽等七大组团建设已成型,在七大组团片区改造的几年间,池店主动融入城市发展大格局中,在逐渐转变城市业态,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更坚持以民为先,以民为重,在改造的有利时机,适时、科学调整全镇的学校建设规划,留足教育用地,启动配套学校建设,既服务城市化进程,又满足就学需求。

  从2011年开始,池店更是全面推行教育“4个全覆盖”计划。据池店镇教委办副主任李必虎介绍,计划实施以来,镇财投入近2000万元,使得池店所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实现了班班多媒体,操场塑化,新增、更换学生电脑,更新课桌椅。正是由于这番努力,如今池店16家公办小学全部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验收。而晋江二中已被泉州市教育局认为符合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的申报资格,明年3月份将接受省教育专家组的验收。

  另外,仅2015年,池店镇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项目达18个之多,包括扩建第三实小教学楼、综合楼,新建第三实小海丝分校,新建金针小学、顺英幼儿园、溜溪幼儿园、东山幼儿园、第七实小、晋江二中、滨江小学等学校教学楼及配套设施,迁建鹤浦小学等,预计总投资达2.74亿元。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十大民生新闻|池店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李华燕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