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马坪闽南比干庙 万千后裔研讨先祖文化的圣地
不向天庭剖心死,安知心异世间人
“晋江宗祠·寻找乡愁”系列报道
晋江新闻网12月16日讯 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曾有诗云,“不向天庭剖心死,安知心异世间人”。在晋江永和镇马坪村,就有这么一座宗祠,是为缅怀纪念亘古第一忠臣、殷太师忠烈公比干而建,它就是闽南比干庙,也是省内规模较大的比干庙。
整座闽南比干庙占地面积12000多平方米,曾历经十年艰辛、耗资1100多万元。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两进深,宽22米,长52米。闽南比干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雄伟壮丽,富丽堂皇,给天下千千万万个比干后裔提供了一个寄托思慕情怀、凭吊瞻仰礼敬的圣地。
庄严气派 历时10年建成
整个庙宇的建筑群由山门、戏台、月台、碑亭、铁塔、前殿、大殿、后楼组成。大殿雄伟巍峨,前厅恢宏广阔,辅之以苍翠乔木和繁花似锦的绿化带,形成浑然一体、自然和谐、气势磅礴的建筑整体。
大殿是闽南比干庙的主体建筑,高16米。整个大殿由十六根巨大的石柱支撑,柱的上方为木质结构的骨架形式。大殿的两旁,历代君王和文人墨客对比干公的褒奖和感叹,赫然刻在石碑上,成为永恒的墨迹,不尽的感怀。
大殿正中的神龛上方,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文财神比干公”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赫然展现。龛中,正襟端坐的比干公的神像,须发飘然,温和慈祥。
后殿为四层楼高的晋江比干学术研究会办公大楼及会议厅,以及山门、围墙等,总占地面积十五亩左右。闽南比干庙管委会主任、晋江比干学术研究会会长林荣登介绍,该会主要致力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加强联谊、发展文化和协调处理民事纠纷等。
迎祭比干公神像节俗已有近200年历史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泉南一带萧、钟、叶、温、林五姓联宗都要隆重举行祭奠比干公的节俗活动,这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泉南仅有、全国罕见的民间祭祖盛事。”林荣登说。
据了解,上一年卜得神像的主办村必须在十一月初五前择吉日将比干公神像恭送到闽南比干庙,接办村须在十一月初九日前选吉日到闽南比干庙接驾比干公神像到该村。
每次遇此盛事,主办村与接办村庄均热闹非凡,交接仪式隆重繁琐,迎送队伍浩大庄重,宗亲联谊情深意长。七里八乡人潮涌动,鞭炮锣鼓响彻云天。
筹建闽南比干庙家族文史馆
为了将散落在各地、特别是面临濒危的比干后裔、家族的文物实物和图片资料集中保护起来,帮助海内外比干后裔寻根归宗和弘扬比干文化,增强比干后裔的家族凝聚力,闽南比干庙家族文史馆的创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
文史馆将选址晋江市比干学术研究会办公楼三楼,以资料、实物、影像、微缩的方式来记录比干公及其后人的发展史,分别以玻璃展示柜和文化屏风隔断为六个展区:史话区、微缩景观区、晋江比干学术研究会发展史、闽南比干庙建筑史、海内外宗亲交流驿站等。
(记者_沈茜 董严军 文图)
征集令
晋江是全国著名侨乡,在海内外拥有众多乡亲,宗祠文化作为晋江特色文化资源,是晋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台港澳及海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晋江拥有上百个姓氏,称为“家庙”“祠堂”“小宗祠”的宗祠近500座,遍布各个乡村,宗祠文化对晋江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每座宗祠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及文化历史。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寻找乡愁的宗祠巡礼系列报道,展示晋江地域内有特色、有历史的宗祠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故事。
读者朋友,如果您所在地方的宗祠也有精彩的文化和历史故事,欢迎拨打晋江经济报新闻热线82003110向我们爆料。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