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中共泉州市委关于制定
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www.ijjnews.com   泉州网-泉州晚报  2015-12-01 10:26
  

(四)致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19.汇聚泉州力量。以闽南文化为精神纽带,汇集海内外3000万泉州人的众力、众智,主动融入全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加速推进“十大行动计划”,重点提升与“海上丝路”沿线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东、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水平,努力在延续历史中创造历史。进一步密切泉港澳侨合作,深化与海内外泉籍社团(包括异地泉籍商会)的沟通联系,建设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等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建设和海外华文教育,涵养新华人华侨和华裔新生代资源,增进民心相通,更好地吸引海内外泉籍乡亲回乡投资兴业。发挥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的平台作用,促进泉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及城市工商业界之间的联系合作,开辟深化南南合作的民间对话渠道;拓展友城网络,推动城市间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对接合作,构建合作共赢的“一带一路”经济大市场和城市“朋友圈”。

20.扩大经贸往来。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新体制,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实施优质优价、优进优出战略,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和工作机制,更加注重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和智力资源,争取设立“海上丝路”产业合作园区。构建境外投资综合服务体系,鼓励合适产能“走出去”,支持民营企业本土做大微笑曲线两端,同时抱团到泉籍华人华侨集中地区建立资源开发基地,打造产业制造端境外集聚发展平台。推动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加工贸易优化转型。扩大“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等影响力。

21.加强互联互通。致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枢纽港,推动泉州港与“海上丝路”沿线主要港口城市缔结友好港口、互设办事机构、拓展代理业务。推动与周边及内陆口岸通关协作,支持跨区域建设“陆地港”、“飞地港”,吸引更多周边和内陆货源在我市进出口。提升跨境通关和海空运输便利化水平,增加国际通道,争取机场获得更多航权、时刻资源和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推进泉州出口加工区升格综合保税区,探索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推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跨境电商外汇支付等业务创新试点。

22.深化泉台融合。以祖地、宗亲文化为纽带,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与台湾各界的往来。推动世界闽南文化节常态化举办,办好郑成功文化节、关帝文化节、清水祖师文化节、凤山文化旅游节等精品活动,提升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两岸交流基地功能,继续推动乡镇、同名村、社区对接,深化姓氏宗亲、宗教和民间信仰、民俗文化交流,强化亲情乡情纽带联系。扩大泉台青少年交流交往,设立台湾青年创业基地。推动台商投资区建成两岸经济对接重要平台和先行先试示范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对接升级,深化与台湾百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同业公会对接。提升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台湾农民创业园等载体建设水平。支持在泉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积极落实ECFA协议,扩大泉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规模。构建泉台便捷通道,创新口岸通关机制。拓展泉台海空直航,加强泉台港口合作,提升泉金航线服务能力,增辟客运、货运直航新航点。加快金门供水工程建设。

(五)着力补齐社会民生短板

23.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健全覆盖城乡、延伸基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解决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问题。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长效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提供。

24.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切实做到教育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突出办好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事业,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技术和技能型院校。整合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支持华侨大学、泉州师院等在泉高校高水平办学。办好特殊教育。完善涵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健全残疾学生助学政策,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资助政策体系。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支持和规范发展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25.下力气提升民众健康保障水平。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坚持“三医”联动,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加大城乡卫生人才培养使用与队伍建设,重点解决卫生人才短缺问题。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强化医疗质量监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倡导优生优育,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体育消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建设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示范城市。

26.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健全企业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落实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定期调整制度,合理平衡区域间工资收入差距,推动收入分配向基层工作人员倾斜。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农民生产性、经营性、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

27.织好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网。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养老、医疗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建立健全大病住院保障为主、兼顾门诊补偿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提高工伤、生育保险待遇。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积极培育公益慈善组织。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泉港推进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推行以公租房为主要保障方式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城乡危房及石结构房屋改造。

28.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深化平安城市建设,以落实综治责任为龙头,推进治安防控立体化、城乡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矛盾纠纷调解多元化。建立党委和政府主导的权益维护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健全应急指挥机制、联动处置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健全食品药品企业“黑名单”制度,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强化餐桌污染治理。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加强危爆物品监管,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标签:泉州市委|十三五
稿源: 泉州网-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