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村(社区)带头人畅谈新形势下村官的责任与担当
让村村走出独特发展之路
今年是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年,前一阶段,晋江市392个村(社区)选举出新一届的主官,接下去三年要怎么做?是摆在这些“掌舵人”面前的头等大事。13日下午,晋江市村(社区)主干任职培训“对话村官”交流活动在晋江市委党校会堂举行。现场,福建农林大学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朝枝和晋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庄东航与村官们面对面,围绕“群众如何有获得感、组织如何有掌控力、干部如何有新作为”等话题畅谈新形势下村官的责任与担当。
01 如何让群众有获得感?
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村(社区)的建设和管理,目的是服务群众,让大家享受更好的生活,提高感受度和满意度。谈起如何让群众有获得感,村主干们亮出了各自的“法宝”。
村容村貌“大变身”居住环境更优美
深沪镇运伙村委会主任郑金錶
村居建设、公共服务与群众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内坑镇长埔村委会主任王碧霞回忆道,上任之初,村里的环境卫生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为了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环境整治,“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当时清理出的垃圾有1000多车。”环卫保洁完成后,王碧霞着手推进公路拓宽工程、绿化亮化工程,改善薄弱的基础设施。“后来我们开始旧村改造,拆掉6万多平方米的旧房,由村统筹盖起了新楼房,并推行安居工程,以1000多元一平方米的低价卖给群众,同时无偿提供给低保、五保户们居住。”经过一番努力,村容村貌“改头换面”,群众的幸福感也跟上来了。
改善村容村貌,对于提升群众的生活环境,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推进这样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保障。资金从哪里筹集?“钱袋子”从哪里来?深沪运伙村委会主任郑金錶有自己的秘诀——“活用政策”是关键。听到运伙村总共筹集了4000多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台下的村主干们都睁大了眼。“政策是公平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郑金錶说,他经常召集村两委们一起,研究各级的鼓励扶持政策,并将工作努力往政策上靠拢,抢占“先机”。除了活用政策,运伙村还有许多热爱家乡的华侨,为村庄建设捐资奉献,添砖加瓦。
分好集体经济“大蛋糕”群众“钱袋子”更饱了
村里的“钱袋子”足,才有发展后劲;村民的“钱袋子”饱,生活水平才能“节节高”。集体经济就是群众的“大蛋糕”。西园街道屿头社区党支部书记洪金塔分享,通过实行土地股份制,整合村集体土地兴建安置房,发展壮大起来的集体经济让社区人人都有分红,除了分红,群众自己再掏点钱,就能获得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轻松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走发展集体经济之路让百姓受益,在屿头社区已见成效。”洪金塔说,屿头社区每年都统一出资为居民办理新农合、新农保,为达到退休年龄的居民每月发放养老金,此外,每年村财收入400多万元,还可以给村民“分红”。
紫帽紫湖村党支部书记蔡强省也分享村里的“致富经”——村企结对,用好农民手中最宝贵的土地资源,与村里的企业置换,由企业出资推进旧村改造,整合出房屋、店面资源作为村集体资产,再依托紫帽山旅游资源,发展服务业,拓展村财增收空间,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通过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关系,扶贫开发,让农民通过盘活土地资源脱贫解困。
精神文明“新风”吹进乡间
村民素质提升了
随着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更高了。值得欣喜的是,这几年,晋江村(社区)的民风民俗也有了不小的改变,一股“新风”吹进乡间。
移风易俗的根本在于提升村民的素质,改变他们老旧的思想观念。为此,村主干们也花费了不少心思,东石镇井林村的创新探索就很具有代表性。村委会主任许金锁说,要让群众改变“老观念”的确不容易,但要改变一群“大学生”,却就容易得多。所以村两委经过仔细研究,在村里办起了“农民大学”,只要村民愿意,都可以报名来上学。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能改变村民们落后的思想观念,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村。
许金锁说,井林村“农民大学”已经办了五年了,学校的教师队伍,由福建农林大学、晋江市政府有关部门、泉州市中小学等单位的工作人员组成,每周一晚上7点半到9点开课,讲授文化知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电脑知识、劳动技能培训、家庭教育、卫生保健、心理健康等。“自从开办了‘农民大学’,村里发生了喜人变化,以前,村里一些年轻人无所事事,但没想到,上了几堂课,他们就产生了兴趣,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有了上进心,如今,他们中有的到公司上班,有的做起小生意,看到这些变化,家里人和乡邻都乐了。”
井林村的做法也得到了专家教授的肯定。朱朝枝在点评中说道,新农村建设要“软硬兼施”,既要物的新农村,也要人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这要借助于知识的教育、技能的培训、法规的导读、艺术的熏陶,来提升群众个人修养。
02组织如何有掌控力?
农村的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提高村级组织在管理上的掌控能力呢?不少村(社区)探索出的经验值得研究和学习。
网格化管理让服务更到位
磁灶镇东山村实施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可说是一个乡村治理的新模式,这种模式让社区服务管理更加到位。
东山村党支部书记张谋独介绍,东山村从2013年开始用心、用力地推行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配备一名网格员,网格员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同时他们也会第一时间帮忙解决出现在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事。在管理中,东山村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很细,每个村民的信息都会被登记造册,其中还包括是否患病、需要吃什么药等等,一目了然,方便了网格员开展管理服务。
网格化管理除了能更好地为民解忧外,对于社会治安防控的提升也是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以往村民容易因为意见分歧出现打架斗殴的情况,而现在只要一有此类“苗头”出现,网格员都会在第一时间及时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东山村还另外组建了5支包括党员、老人会、妇女等成员在内的志愿者队伍,参与到调解村民矛盾的工作中。
创新机制信访不出村
乡村治理对于人口大村来说,是一件要事,也是一件难事,特别对于一个外来人口大村来说更是如此。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陈埭镇江头村办理居住证的外来人口达到47580人,这几年人数更是不断上升,这更加考验着江头村的管理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快速解决村民的诉求,江头村创新机制,设立了村主干信访接待日制度,每个月最后一天的下午3点开放接待,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的大事小事都可以上村里协调解决。
江头村有企业150多家,难免不时会出现劳资纠纷,村两委对此事也十分“上心”,主动想办法将矛盾化解。比如去年春节前,江头村就贴出公告,让在企业上班的员工如有发现所属公司出现欠薪问题的话,可以第一时间向村里投诉举报,同时向每一位员工保证村两委将竭尽全力为每位员工依法讨回劳动所得。这样的工作方式,也促进了江头村的安定稳定。
东山村党支部书记张谋独的党代表个人工作室在化解群众纠纷方面也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该党代表个人工作室服务范围涉及8个村,3万多人,从2013年开始运转,每个月的10日和25日接待来访。群众来访的诉求问题,基本上一个星期内都能得到合理解决,最长处理时限也不超半个月。
密切联系华侨回馈家乡发展
作为著名侨乡,晋江的基层组织除了要服务本地人和外来人口外,有时候还需要和海外的华侨多多联系。如何密切联系华侨,助力村里发展呢?作为有名的华侨村,金井镇溜江村的常住人口只有2600多人,而在外的华侨却有12000多人。在溜江村党支部书记王育艺的眼中,溜江村有着浓厚的华侨文化,华侨会把国外的文明带到家乡来,同时也把家乡的文化带到国外去。这些心系故土的华侨对于家乡的建设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溜江村早年的学校、公路、自来水工程、文化中心等项目的建设都有华侨热心捐资的影子。
如何主动争取华侨对家乡的捐资兴建呢?王育艺表示重要的是沟通。溜江村从1993年就创办乡讯报纸,三个月一期,20多年来没有间断,报纸的创办成了家乡和华侨间互相了解的窗口,同时也成了海内外溜江人建言家乡发展的平台。一份小小的报纸,无形中将村干部、村民和华侨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此外,在海外华侨的同乡会换届或华侨回家过年过节时,溜江村也会积极组织和华侨座谈,让华侨了解村里的发展情况,并与华侨共同谋划村里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晋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庄东航在点评中表示,要提高组织的掌控能力,关键就在于要懂得抓住主要矛盾,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了。比如江头村抓住劳资纠纷矛盾、东山村抓住邻里纠纷的矛盾等,通过创新一系列的机制,让信访不出村,让纠纷得到及时化解,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
03干部如何有新作为?
大胆试点土地产权改革走前列
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晋江的基层党组织也将“改革”二字贯穿在村(社区)的治理中。村级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就成为现场讨论的热点。
龙湖龙埔村是晋江市两个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之一;池店华洲村是集体资产产权置换典型,两个村的村官就土地问题和大家进行了交流。龙埔村党支部书记施远洋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改革的总方向,也赋予了农民更多新的财产权利,经过土地确权后,土地可以贷款、抵押、担保。土地确权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很重要。华洲村委会主任徐丹芳表示,产权置换是把不清晰的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通过政府的改征迁置换成产权明确、可以在市场上流转的物业。“这使农民的资产起到增值、保值作用,利于壮大村集体资产。”
朱朝枝认为这两个村的探索具有可借鉴性,建立健全农村产权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性障碍,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加快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产业电商紧密结合
带领村民创业增收
近年来,电商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带来无限的商机。永和镇玉湖村和龙湖镇梧坑村就将本地产业链和电商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引导电商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创业增收,也让所在的村子成了名副其实的“淘宝村”。
如何更好地服务电商企业,助力村里的电商产业发展呢?玉湖村党支部书记蔡金鼎带来了不少好做法。玉湖村会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运营氛围,来吸引创业青年和电商企业入驻;架设服务平台,比如设立电商产业发展方面的培训中心,为电商企业的员工做培训;强化服务,设立青年电商服务中心,引入电商运营管理企业入驻,为电商企业提供运营、美工设计等方面的服务;主动对接商务局、邮政、电信、银行等部门,为电商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
提高服务能力,才能助力电商企业发展,这是玉湖村和梧坑村的共识。梧坑村委会主任许文典在交流中透露,梧坑村正准备建设一个电商产业园,提供给电商企业集中入驻。
村务变村干角色转变担更重
晋江的村务专职工作者是一项新生职业,从2005年招聘第一批村务工作者开始,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村务工作者进入村干部队伍,目前有141名村务工作者担任村干部。14名村务工作者担任村主干。对话会现场,梅岭街道竹园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春芬和安海镇曾埭村党支部书记王美英,都是由村务工作者起步的村主干,她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当上村主干,我觉得肩上的压力更重、责任更大,以前总觉得‘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如今当上村主干,我就成了个高的那一个了。”王春芬的一席比喻说出了“角色转换”后,身上责任的重大,赢得不少人的共鸣。交流中,两位村干都认为,无论是村务工作者还是村主干,目标都是服务好群众,为群众多做实事,只有用心去做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肯定和拥戴。
精彩点评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朝枝
嘉宾名片:从事农村研究工作多年,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和农业推广硕士点创始人、农业推广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
点评:从实践层面来看,村主干们分享的经验和做法,如网格化管理、党代表工作室等创新做法,构成“晋江经验”的重要部分,同时他们践行了一种责任、担当,值得学习;从理论层面,这些在村级管理方面的运作,可说是“参与式理论”的一种“晋江化”,具有借鉴价值;希望能够与晋江的基层党组织进行深入地对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共同探讨如何创新、归纳,推动“晋江经验”走向“晋江模式”。
晋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庄东航
点评:“对话村官”交流活动的三个话题所阐述的内容总结起来其实就是我们的村(社区)未来三年的发展蓝图要怎么绘制。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能不能结合实际,找到一条行之有效、能做出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相信晋江392个村(社区)主干在未来三年内一定能够找到这样的路子带领村(社区)发展。届时,392个村(社区)一定能够开出独特的发展之花,共同组成晋江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花园”。
(记者_陈维曦 陈长隆 郑翔 文图)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