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华跑步文化的缩影:泰宁环大金湖国际马拉松
9月20日,在位于福建三明市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县城, 2015“舒华杯”中国泰宁环大金湖国际马拉松赛开跑,尽管比赛期间阴雨不断,还是吸引了超过5000位跑者共同参与本次体育狂欢。同期北京马拉松在北京完美收官,超过3万名选手参与了全程马拉松的挑战。
跑马拉松赛正在成为一种都市生活新时尚。
2015“舒华杯”中国泰宁环大金湖国际马拉松赛现场
跑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公众对健康、休闲以及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越来越明显,便捷又自然的跑步备受青睐。街头、公园和健身房内活跃着跑步者的身影,社交网站上每天都有不少人在晒跑步记录,还有人以参加各地的马拉松赛为乐。很多市民不仅组织跑团跑、室外跑,而且也慢慢开始在家中配置跑步机进行室内跑,跑步机也逐渐成为了许多民众室内健身的首选。
这种趋势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跑步热不谋而合。以美国为例,全美每年跑步100次以上者达1160万人,参加各种比赛者810万人。而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5“舒华杯”中国泰宁环大金湖国际马拉松赛,来自国内外近5000名跑步爱好者参与角逐,更有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长跑爱好者齐聚泰宁,共享此次体育盛事。
舒华的跑步文化不仅是跑步机
据了解,本届赛事的冠名方舒华公司,拥有超过19年的跑步机生产制造历史,从最初的单功能跑步机到多功能电动跑步机再到智能跑步机,始终致力于室内跑步机产品的研究。
早在2013年,舒华就携手北京体育大学成立跑步研究中心,借助高等学府的科研实力推动产品的创新升级,以科学研究成果来指导广大人群进行科学跑步。同时,舒华还引进美国TRUE等国际知名有氧运动器械品牌,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来提升产品的性能。
除了在健身器材上不断推出专业、易用和人性化的产品外,舒华还计划往健身软件和健身服务上进行延伸。2015年,舒华推出的罗伯特智能跑步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享受科学、健康的跑步运动。
结合跑步机,舒华推出了专用APP软件应用,在APP里可以进行跑步数据记录和分享,能随时检测自己的步幅、频率,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身计划,同时还能选择不同的运动处方来控制跑步机的程序设置,让健身不再枯燥,而是成为一种可以享受的习惯。这使这台跑步机成为首台人机互动跑步机,更加智能化操作,更符合科学运动原理及人体结构的跑步机,它让更多人看了更加了解与享受科学跑步的健康生活。
此外,舒华已在官方微信和官网上(即将)推出了“舒健志”的健身服务模块,通过采编和发布健身课程、健身装备挑选、健身资讯和健身励志故事等实用、专业的内容,引导健身爱好者科学健身。
在不断创新升级跑步机产品和推出健身软件、服务模块,为跑者带来科学跑步体验和指导的同时,舒华还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跑步活动。刚结束的泰宁环大金湖马拉松赛只是舒华积极推动跑步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舒华还积极支持和参与安利城市健康跑、厦门马拉松等国内国际赛事。此外,舒华还联合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一起开创了一项公益性质的跑步活动——“舒华公益健康跑”。2012年,舒华“阿波罗5号”公益健康跑在北京体博会启动,“一公里一份爱”的公益跑步模式备受推崇,自活动开始以来已经走进全国数十个省市。仅2015年,截至到8月就在全国各地城市组织了超100场的公益跑活动,所到之处不仅吸引市民的广泛参与,还获得了各地政府、体育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同样,舒华也注重在跑步方面的跨界合作。2015年8月,舒华携手国内顶级运动鞋服品牌安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你就是跑者”跑步体验活动。在安踏多家店内的跑鞋销售区域,都能见到舒华跑步机的产品。安踏顾客在试穿跑鞋时可以在跑步机上试跑,同时购买跑鞋还能享受舒华跑步机的购买优惠。活动得到了很多跑者的关注和参与,反响热烈。
舒华积极参与2015厦门国际马拉松赛
2012舒华“阿波罗5号”公益健康跑在北京体博会启动
舒华携手安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你就是跑者”跑步体验活动
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全民健身
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提出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让各种体育资源火起来,适应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健身需求,这为跑步赛事的举办提供了政策支持,各地各类的跑步赛事如雨后春笋一般多了起来。
有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国内跑步市场的价值在300亿元人民币左右。以中国人口的数量,可以肯定的是,国内的跑步市场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国家政策支持,群众热情高涨,跑步人口基数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到跑步市场的竞争中来。
“以跑步机产品和配套的软件、服务模块为切入口,北京体育大学舒华跑步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学院等专业机构为舒华提供专业的研发理论指导,来推动跑步文化和科学运动的发展,为舒华在跑步市场的竞争中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未来,舒华还将通过参与各类型的跑步赛事来推动中国跑步市场的发展,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进步。”舒华总裁张维健介绍说。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