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签署重大军事协议 避免两军航空器空中冲突
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上校答记者问
时间:2015年9月24日15:00—16:10
地点:国防部外事办公室
发布人: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上校
吴谦: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本月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我先作个自我介绍,我是吴谦上校,新任的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中国军队走向更加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我和我的同事杨宇军大校,以及我们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团队的全体同志会全力以赴,更好地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军队介绍给大家。在开始之前,我介绍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朋友们,欢迎你们!
我首先发布两条信息,然后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提问。
第一条信息是关于中国-东盟国防部长非正式会晤。为推进中国-东盟在防务安全领域的战略互信与务实合作,中国国防部将于10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办中国-东盟(10+1)国防部长非正式会晤,邀请东盟十国防务部门领导人及东盟秘书处负责人参会。此次会晤的主题是“迈向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加强防务安全合作”,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上将将与东盟十国防务部门领导人进行深入交流。中方还将邀请与会代表参观有关军事单位。
第二条信息是关于第6届香山论坛。在今年6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披露第6届香山论坛将于10月中旬在京举行,主题是亚太安全合作:现实与愿景。在这里,我愿意补充几点信息。大会议题包括亚太安全趋势:机遇与挑战,亚洲安全理念:创新与实践,亚太海上安全:风险与管控,地区恐怖主义:根源与应对。分会议题包括亚太安全与大国责任、东盟共同体建设、地区反恐合作、海上通道安全、网络空间行为准则、人道主义救援合作、亚太安全合作:智库的作用等。截至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确认派官方代表团参会,另有外国前军政要员、著名专家学者130人报名参会。
接下来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提问。
记者:据报道,美中外交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两国元首会谈中将达成关于避免空中冲突行为准则的协议,报道还称美国内存在很强的对华强硬论,对推进两国军事领域合作比较警惕,双方正慎重地协调如何展示成果。请问对此作何评论?
吴谦:根据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关于中美两军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的共识,中美两国国防部就上述“两个互信机制”建设开展了密切有效的沟通与合作。9月18日,双方就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新增“军事危机通报”附件以及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新增“空中相遇”附件完成正式签署,这标志着“两个互信机制”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果。
这是落实中美两国元首战略决策的务实举措,对于双方增进战略互信、避免误解误判和海空意外事件具有积极意义,将为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中美新型军事关系作出贡献。
记者:刚才提到中美之间两个新增的附件,一个是“军事危机通报”,还有一个是“空中相遇”,请介绍这两个新增附件主要内容是什么?另外,这两个附件将主要起到哪些作用?
吴谦:“军事危机通报”附件的宗旨是通过使用国防部直通电话,改进和规范军事危机信息相互通报,以减少风险、增进互信,主要内容包括军事危机通报机制的目的、范围、目标、程序和组织实施等。
“空中相遇”附件是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的组成部分,主要明确了军用航空器空中相遇时双方飞行员保持安全飞行的规则,以及沟通联络基本原则、建立或发布危险区或警告区的特定区域规则、和平时期安全保证措施、突发情况现场协调规则等内容,旨在确保飞行安全,避免发生海空意外事件,增进相互信任。
记者:最近有媒体报道,前不久中国和马来西亚首次举行实兵联合军事演习,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司令接受采访时表示,期待马中两军每年或隔年举行一次这样的演习。请问中方对此作何评论?
吴谦:近年来,中马两国防务部门和两军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中方重视与马来西亚军队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愿与马军加强联演联训等领域的务实交流与合作。中马两国防务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安排。
记者:去年6月份美方称中国军机歼-11“异常靠近”美方军机。之前中国军机也曾“异常靠近”日本自卫队飞机,当时日本通过外交渠道进行了抗议,为什么接连发生这样危险的事件?
吴谦:去年6月11日,中国军队1架图-154飞机在中国近海有关空域正常飞行时,遭到日本自卫队两架F-15飞机的抵近跟踪,中方飞行安全受到严重影响。此后,中方向日方提出了严正交涉,并公布了相关视频和图片证据。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国防部网站查一查。
- 晋江启动2015年 秋季重大动物疫病 强制集中免疫工作2015/09/03
- 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依法对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有关责任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15/08/27
- 美总统大选开始重大较量 共和党“十强”上电视厮杀2015/08/06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