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7月大跌14%创6年纪录 融资余额5天蒸发875亿
上周(7月27日~31日),投资者对A股二次探底的担忧挥之不去:7月27日(周一)沪指重挫8.48%,收于3725.56点,随后虽有弱势反弹,但7月31日(周五)沪指再跌1.13%,收于3663.73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沪指7月大跌14.34%创近6年纪录的背后,A股融资余额7月24日~30日连续5个交易日下降,似乎开启了6月大跌以来的第二波降杠杆潮。
融资余额5天蒸发875亿
如果说6月的下跌是对杠杆的清理以及前期涨幅过大的技术性修复,那么,刚刚过去的7月似乎只是一场救市战役的序幕。
7月4日,从证监会召集21家券商开会形成救市方案,到公安部副部长带队到证监会排查恶意卖空线索;从公募私募发表不做空A股的声明,到中金所限制期指日交易量;从上市公司集体发布增持公告,到国资委发布央企稳定股市承诺——A股监管层和市场重要参与者都表达了救市、护市决心。不过,“国家队”救市与管理层清理融资盘令A股7月上旬出现极端行情,很多个股要么跌停、要么涨停,令投资者难以适应。
7月中下旬,沪指真正进入超跌反弹,但好景不长,随着上周的快速下跌,7月最终以全月下跌14.34%告终,创出近6年的最大单月跌幅,沪指月K线二连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7月24日~7月30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从1.4544万亿元降至1.3679万亿元,5个交易日融资余额减少875.25亿元,融资余额环比增速连续5天为负。
此前的6月19日~7月19日,A股融资余额从2.2611万亿元猛降至1.4380万亿元,融资余额环比增速连续14个交易日为负。但从7月10日~23日,A股融资余额环比增速涨跌互见,直到7月24日~30日,才首度出现融资余额环比增速连续5天为负的情况。
大盘宽幅震荡,市场运行波谲云诡,但融资盘龙虎榜却能揭示出嗅觉灵敏的资金的最新狙击对象。关注微信公众号“添升宝”(you-daydayup)就可在每日开盘前获悉融资客偏爱的个股,上周五榜单斩获包括九阳股份在内的3只涨停股。
月跌超10%次月企稳概率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沪指7月下跌14.34%,这一跌幅在A股史上并不多见。从历史走势看,沪指某一月出现逾10%的跌幅之后,次月走势有望反弹,至少是跌幅收窄。
以2007年沪指见顶6124点、2008年转为熊市的表现来看,2007年11月~2008年10月,沪指有6个月单月跌幅超10%,次月不是反弹就是跌幅缩窄。
如2007年11月,中石油上市的下跌成为不少投资者市场至今的痛,当月沪指重挫18.19%,标志牛市转向,但12月沪指反弹8%。
2008年1月、3月和6月,沪指单月分别下跌16.69%、20.14%和20.31%,但在当年2月、4月和7月,沪指的表现分别为下跌0.8%、上涨6.35%和上涨1.45%。
2008年10月沪指重挫24.63%,11月反弹8.24%,标志2008年无休止下跌结束。
2009年,沪指上涨半年后再遇大跌:当年8月沪指重挫21.81%,宣告牛市结束,但9月沪指反弹4.19%。
最近一次沪指单月跌逾10%的情况发生在2013年6月,当时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令股指在6月中下旬大幅回落,沪指该月跌幅达13.97%,但7月小幅反弹0.74%。
消息面现多个利好
自2015年8月1日起,沪、深交易所和中登公司将调低A股交易结算相关收费标准。其中,沪、深证券交易所收取的A股交易经手费由按成交金额0.0696‰双边收取调整为按成交金额0.0487‰双边收取,降幅为30%;中登公司收取的A股交易过户费由目前沪市按成交面值0.3‰双向收取、深市按照成交金额0.0255‰双向收取,一律调整为按照成交金额0.02‰双向收取。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上述两项收费不如降低印花税对市场的利好更大,但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的态度终究是个偏正面的消息。同时,我国成功取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在未来将带动京冀两地经济发展,也对A股体育板块形成利好。加之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传递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信号以及“十三五”规划草案已完成,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可以说,进入8月后A股仍然面临偏暖的政策面。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操作上,由于目前投资者信心仍显不足,短期内市场不确定性较强,即便反弹行情,或也只是结构性行情,因此仍要谨慎对待,并适当控制仓位。
- 收评:沪指大跌8.48% 创8年最大跌幅2015/07/27
- A股再暴跌 管理层放招 三大利好连夜挺股市2015/07/02
- 匹克获6.8亿港元融资 加速布局“一带一路”2015/07/01
- 沪指大跌7.4%创年内第二跌幅 2000股跌停2015/06/26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