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上世纪30年代菲侨在新塘玩摩托飞车 够酷炫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07-30 08:39
  

  晋江新闻网7月30日讯(记者_柯明娇 文图)上周末,晋江市新塘街道开展梧林华侨建筑群现场摄影采风比赛中,一辆古朴而款式老旧的摩托车吸引了大家驻足观看。这辆摩托车既有老旧自行车的模样,又有如今“太子摩托车”的雏形,但其构造简单,褪色的油箱、细长的排气管、清晰可见的发动机及浑圆古朴的造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了解,这辆摩托车是1932年从菲律宾漂洋过海到晋江,至今已有80年了。

  构造简单又酷炫

  今年53岁的梧林居委老蔡告诉记者,该摩托车是1932年梧林著名华侨蔡德鑨的小儿子蔡怡苗从菲律宾带过来的德产摩托车。当时,曾经是泉州南门外最高建筑的五层楼“区公所”就是蔡德鑨所建。原本,这辆摩托车一直埋没在该“区公所”房子三楼的一间隔间里。这次,为了迎接建筑群摄影采风活动,社区四位男子合力才将摩托车抬到室外,这部有着80多年历史的摩托车才得以重见天日。

  只见该摩托车造型酷似如今的“太子车”,身长约1.78米,高约0.8米,整体钢制结构,锈迹斑驳而厚重。

  记者仔细观察,该摩托车构造简单分明,车身还有几处类似自行车构件的印迹,例如轮毂不同于现代摩托车的钢制结构,而像自行车的细铁丝轮毂;车座是一个三角形的皮质坐垫,坐垫下还有防震弹簧,细长的车把手、刹车和后轮支架也颇有老式自行车的味道。

  不过,这些简单的构件能撑起这辆摩托车,给人一种酷炫的感觉。前后两个车轮直径约为70厘米,细长的排气管上部连接着发动机,发动机上的火花塞清晰可见,车身前部油箱上依稀掉落的白漆富有韵味,浑圆古朴的车灯仿佛一下子把人们带回了青葱岁月。最奇特的是转向灯,只用一个记号表示,当车子需要转弯的时候,才将记号拨出去。

  飞车打落瓷鸳鸯

  “蔡怡苗当时很淘气,才被父亲从菲律宾遣送回来。”蔡怡苗的堂弟蔡清贯依稀记得,他是从父辈口述中得知蔡怡苗的。虽然他和蔡怡苗辈分相同,但两人相差几十岁,蔡清贯出生后蔡怡苗已经过世。

  蔡清贯介绍说,父辈曾告诉他,这辆摩托车刚从菲律宾带回晋江时,就一直在“区公所”放着。当时,蔡怡苗在楼梯上一层一层铺板,骑着这辆摩托车从“区公所”的一楼径直开到五楼。到了五楼楼顶,蔡怡苗一边双脚夹着摩托车,一边双手从口袋内抽出两把手枪,“噼!啪!”两声,径直将对面楼顶上的两只陶瓷鸳鸯打落。“车技很好,枪法也一流!”蔡清贯说,像极了武打影片中的桥段。当时,蔡德鑨一家都在菲律宾,只有蔡怡苗和他的摩托车回来梧林。“当时,大家都没见过摩托车,连附近村的人都过来围观十分轰动。”老蔡说,后来蔡怡苗三十几岁意外过世,未结婚生子,他的摩托车也一直闲置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还将车子借到泉州用过一段时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左右,蔡德鑨的宗亲才将其讨回,并重新放在原来的五层“区公所”内。

  “这是记录梧林华侨历史的一个珍贵依据。”梧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蔡煌仪表示,他们将继续整合老一辈华侨们的老物件,对其修整、维护,并集中陈列起来。

  征集令

  80年前的摩托车你见过吗?如果你清楚这德式摩托车的价值所在,那就赶快跟我们联系吧!同时,晋江是著名的侨乡,老一辈华侨们从海外带回了不少当年“时髦”的老物件,里面蕴藏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欢迎第一时间拨打热线电话15280608602,共同分享华侨们漂洋过海的感人故事。

 

标签:菲侨|摩托飞车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