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高考志愿怎么填?晋江两中学校长为你来支招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06-26 08:59
  

  填志愿七大误区考生家长需注意

  高考结束,很多人填报志愿时一门心思奔名校,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扎堆热门学校和专业……这些都可能加大报考风险!通过对两位名师的采访,本报选出对考生报考影响最严重的七大误区,供家长和考生参考。

  误区一:趋“热”避“冷”一门心思奔名校

  很多考生在院校地域选择上会下意识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而东北、西北、西南的院校则全部选择放弃,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填报方法。要知道,即使在地域优势不是十分明显的城市也有“985”院校、“211”院校。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考生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这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填报志愿时,父母和考生不要只考虑“名校”,要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适当兼顾冷热院校的搭配,会增大录取的机会。

  误区二:“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

  和选择院校一样,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上也总是喜欢一窝蜂地扑向热门专业,在许多家长的观念中,热门专业意味着就业前景好。

  考生要避免扎堆热门专业的误区,不管选择什么专业,都应该考虑适不适合自己,在填报志愿前要“做足功课”,对学校的学科力量、研究生教育、教育教学资源、校园文化氛围等综合实力有所了解,对报考专业的培养模式、就业前景、进一步深造空间等都要提前了解清楚。最合适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搭配对考生更为有利。

  因此,两位老师建议,考生在填报专业时需要多几分理性,一方面不要一味去挤热门专业,一方面要多留一点余地,注意专业的冷热搭配。

  误区三:望“名”生义忽视专业内涵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等等。

  另外,两位名师也温馨提醒考生,选择专业时,要特别注意名称相似的专业,要详细了解各专业内涵,因为一字之差专业可能差别迥异。

  误区四:平行志愿风险减少,不会没学上

  家长盲目认为平行志愿风险少,忽视录取规则,不知道平行志愿模式下的“暗礁险滩”。

  正如前面所说的,平行志愿并不等同于平等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如果平行志愿间院校志愿梯度拉不开,可能造成几所高校同时落选,不被提档考生本批次院校全部踏空没学上。考生过多选择热门专业且不服从调剂,高分照样有可能落榜!

  误区五:不填“服从专业调剂”

  当考生报考某院校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导致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

  误区六:对高校专业发展的历史渊源缺乏了解

  当考生大致选定了专业之后,常常还为一个事情纠结,那就是不同学校的相同或者相似专业如何选择。最常出现的误区就是简单比较两所高校谁的名气大些,但是这不科学。我们应当更加深入地了解高校专业发展的历史渊源,才能确定该如何选择。

  两位名师提醒,在同档次的院校中选择专业时,可以从高校专业发展的历史渊源来进行比较,从专业的实力如何、是否属于特色专业、是不是国家重点学科等方面进行考虑。

  误区七:填志愿交由家长决定

  考生的家长、老师,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对考生志愿选择正确加以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万事不可过头。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小孩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在这里,名师提醒,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高考志愿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