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万科万达联姻显地产圈异动:催生巨型联合体

www.ijjnews.com   中国新闻网  2015-05-15 08:01
  

  中新网5月15日电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昨天,万科与万达宣布建立战略合作联盟,此番两大地产巨头的联姻被业内戏称“万万没想到”。据了解,未来双方将在联合拿地、合作开发中优势互补,获得更多客户和发展机会。为此有业内分析称,在房地产行业增速呈下滑趋势的背景下,房企正在迎接一场转型之战,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万科与万达之后,不排除其他企业联合的出现。

  “二万”联手:战略转型的不谋而合

  昨天,对于万科与万达绝对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当天两家房企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一个超级“地产梦之队”就此诞生。按照万科集团总裁郁亮的话说,万科与万达很有缘,“两个公司都姓万,两家的创始人都姓王,一个是早期在南面称王,一个在北面称王,后期了一个在住宅称王,一个在商业称王。”

  据中新网房产频道了解,未来万科与万达的合作主要会通过联合拿地、合作开发的形式进行,即由万科开发项目中住宅部分,万达开发项目中商业部分,以实现优势互补。此外,双方也表示将共同探讨基于现有项目进行合作开发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无论是万科还是万达,在各自领域拥有毋庸置疑的影响力。万科是全国首个住宅销售超过千亿的房企,200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万达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中国最大的文化旅游企业、世界最大的电影院线持有和运营商以及世界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之一。

  本已各具实力的两家巨头也搞要联手,难怪会让人“万万没想到”。对于本次合作的初衷,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将之称为双方战略转型的不谋而合。据了解,万达的战略转型开始于去年,其大力推进的轻资产模式,是逐渐把企业的收入和利润转移到服务业方面。同年,万科也明确了以“三好住宅”和“城市配套服务商”作为未来发展方向。

  不过,在王健林看来,双方的合作并不是简单地抱团取暖,也不是浅层次的合资拿地开发卖房,而是各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探索出一条崭新的世界房地产产业发展模式。

  对此,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两家企业的联合反映了共同促进转型的需求,双方预计会在社区商业等领域展开合作,也不排除后续在互联网金融等轻资产领域展开合作。

  告别房地产黄金期 房企结伴谋转型

  当前,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按照业内的普遍观点来看,房地产市场已经告别了“黄金发展期”,未来企业在开发模式、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将面临新的考验。为此,开发商需要在减轻现有库存压力的情况下,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为此,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分析称,从房企战略发展角度来看,虽然一些房企规模足够大,但是也随时面临被行业颠覆的风险。包括万科万达在内,很多企业也要做降低成本、避免开发风险、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考虑。

  谈到以上两家企业的转型背景,张宏伟表示,万科的问题是从住宅开发商到城市配套服务上的转变过程中,商业能力欠缺,阻碍转型速度。而万达的问题是大量的商业沉淀占用大量的资金,住宅开发过程中标准化、产业化等问题有待提升。

  正因为如此,合作的背后,体现了两家企业对于行业趋势的相似判断。2014年,郁亮提出“房地产已经进入白银时代,轻松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作为商业地产领域的领导者,王健林在对外演讲中也明确表示,“房地产逐渐会回到平均利润行业,这是我们对房地产长期趋势做出的判断。”

  看来,万科与万达的联手真如王健林所说的是不谋而合。其实,面对行业竞争的加剧,很多房企早已认识到形势的严峻,纷纷在产品细分、模式创新等方面迈出转型步伐。除了万科与万达,恒大、雅居乐等房企也已先后对企业战略做出调整。以恒大为例,作为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目前已经进入体育、饮用水、美容整形、能源等多个行业。

  无论是各自转型还是强强联手,开发商们都在顺势而为,为出路而谋。谈到万科万达结盟对市场的影响,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万科与万达作为行业领军房企,它们之间的合纵连横变为“强强联合”对于行业影响非常大,竞争将更加激烈,其他企业也有出现联合的可能性。“房地产领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将越来越艰难,未来房地产行业将出现新的竞争形式。”

(中新网房产频道 孙建永)

标签:万科|万达|联合
稿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郭婧婧郭婧婧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