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晋江“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成效明显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05-15 07:57
  

绿洲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记者_郑翔 摄

  前日,中国新型城镇化高端研讨会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交流会召开,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国内外专家齐聚晋江,以“改革与突破”为主题,就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模式和经验等课题进行研讨。会上,新型城镇化的“晋江经验”再度受到关注和点赞。

  去年以来,晋江的新型城镇化迎来一系列重大机遇,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肯定,到作为县级代表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从张高丽副总理莅晋调研指导,到省、泉州工作现场会分别在晋举办;从中央主流媒体集中宣传报道、纷纷“点赞”,到被列为福建唯一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县级试点……晋江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持续创新、勇当先锋。一年多来,晋江立足新起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聚人心、宜人居、尚人文、旺人气”,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持续拓展、动力引擎作用持续显现。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城市的建设,而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性进程。晋江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新常态下的新动力、“晋江经验”的新内涵,以“五城同创”作为目标和抓手,全面持续拓展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记者_陈维曦)

  聚人心:

  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融入融合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晋江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始终把群众作为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坚持以优厚的待遇拴心留人。在户籍制度上落实无门槛落户政策,对流动人口实行积分管理,积分排在前1000名的可享受优惠购买安置房、子女择校入学等更为优越的待遇,首批1006套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住房优待房于近期公开兑现。推动社保扩面,将持“居住证”的16~59周岁城乡居民的外来人员纳入参保范畴,并同步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职工社会保险政策同城同待遇。医疗服务聚民心,探索医疗异地结算补偿试点工作,与重庆、江西等地多个县开通异地报结服务,实现外来人员“在晋江就医、在晋江交件初审、在家乡快速审核补偿”的目标;深化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流动人口参加人数达24.84万人次、占全市的56.20%。强化安居保障,向流动人口提供保障性住房3500多套、占全市配售配租总数的42.4%;出台购买安置房优惠政策,去年以来交易2363套,外来人员购买占73.3%。

  坚持以城建的可持续鼓舞人。通过预算资金、土地快速盘活和适当融资,走出一条开发性金融筹资和资本市场融资共同发力的“晋江投融资模式”,近年来累计筹集1360多亿元资金投入城建。至去年底,国家开发银行累计支持晋江融资86.15亿元,有力促进了晋江城市更新改造。同时,晋江开辟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新途径,在泉州地区率先发行三期城投债和一期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产品。资金的良性运作,促进了城建的滚动发展,鼓舞了干部群众“众志成城”的干劲和斗志。

  宜人居:

  社会治理与城市建设齐头并进

  打造品质城市是晋江的建设目标。通过以精品人居为建设主线,科学谋划城市布局,统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建体制改革,晋江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更高效化、精细化。

  顺应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新形态的战略选择,晋江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整合全市部门对外热线和服务事项,设立社会治理便民服务中心,开通“12345”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一号统一受理除110紧急热线外的群众求助服务事项,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立足创建国家生态市,以“多规合一”为抓手,以环境提升三年行动为载体,晋江扎实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一年来,严格执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和取水许可制度,开展“绿色信贷”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同步启动海洋生态红线划定,落实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全市新增造林1.25万亩,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11.3平方米;确定198平方公里生态涵养区、禁建区;筛选9个总面积4.5万亩的大片农田,建设田园风光项目。

  打造平安城市是政府和群众共同的愿望。晋江实现了“110、119、122、120”四台合一,并将“110”确定为全市各类应急处置、应急救助和管理服务的公众服务热线,集中接处警和应急服务。构建与晋江战略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服务和城市应急指挥体系,投入8300多万元用于城市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对城市各角落“全天候、全方位”动态监控。晋江在全国率先建立“两抢”案件补偿救助机制,对于辖区内发生造成被抢者受伤或财物损失的“两抢”案件,自案发之日起,若两个月后公安机关尚未破案,受害人可获“先行赔付”的保险金。

  尚人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发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闽南文化核心区”的独特优势,晋江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对接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海丝”先行区建设,将新型城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打造“人文之城”。

  注重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守护乡愁记忆。推进龙山寺、南天寺、安平桥、古檗山庄等重点文化保护项目,加快修缮3000栋古建筑,布点3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点,实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艺术“人才培养计划”。目前,五店市传统街区已基本完成建筑修缮,成为国家级影视、摄影基地,塘东、南浔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联合国履约报告已经完成。

  依托对台“五缘”优势,不断深化晋台交流。晋江成立台湾首个大陆县级市商会组织,在第十七届鞋博会台湾馆设立80个展位,创历史新高。在开展闽台东石“数宫灯”、海峡两岸(晋江·围头)七夕返亲节、族谱对接等常态化民俗活动基础上,晋江承办2015年对台重点文化交流项目——“海峡文化联欢节”,推动纪录片《闽台文脉在晋江》《龙山寺》在台湾主流电视台播出,并依托洪山文创园和三创园等主要文创载体,打造晋台创意设计产业合作基地。

  按照“经营专业化、发展产业化、运作市场化、参与社会化”的思路,积极探索培育壮大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深入发掘南音、木偶表演、高甲戏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力做大传统艺术文化演出市场规模,塑造晋江“闽南戏窝子”的文化产业品牌。实施“大美晋江”舞台精品工程,采用市场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演出团体,激发文化市场活力。启动“书香城市”建设,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建成“一公里半径”图书馆群。目前,全市已有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着力树立晋江风尚。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任务,结合弘扬晋江精神,为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立“诚信驿站”,构建晋江诚信体系,入选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投资环境十佳城市”。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今年将有30所学校少年宫建成投入使用。注重将推动移风易俗与弘扬慈善风尚有机融合起来,引导社会崇尚勤俭、简办婚丧,将资金投入慈善事业,晋江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已累计投入11.46亿元开展慈善活动和慈善公益项目建设。

  旺人气:产业提升与城建提速互促共进

  一年来,晋江在城市更新中推动产城深度融合,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城市运营理念更加成熟,城市更具吸引力、更富聚集力,掀起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潮。

  发展要素加快集聚,通过建设提升海陆空港,基本建成了城乡一体的道路交通、市政配套、能源网络、教育文体设施等,成功构建了“152030”快速交通圈。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加快集聚,推动了产业的提升。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业态汇聚商机。持续推进市区“优二进三”,共推动143家优质企业退城入园,62家企业转型转产,253家低效污染企业淘汰,同时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和对创新要素的聚集作用,着力培育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等新型业态,优化产业结构。目前,陈村金融聚集区吸引了74家金融机构入驻,8大专业市场和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运营持续向好。在城市更新中布局的三大文化创意园集聚效应初显,共吸引80多家高校和设计机构入驻,并打造“尚之坊”创业主题咖啡等一大批众创空间。

  在完善城市环境的基础上,筑巢引凤招贤纳能。实施高端人才“431”计划,计划在4年内投入3亿元资金,对接和引进100名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的科技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及其团队,释放人才集聚的“链条效应”。落实1亿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对创新团队实行最高500万元创业扶持,有效解决创新项目融资、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愿意来晋江追梦、能够在晋江圆梦。

  随着晋江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硬环境的更新和软环境的优化为商贸企业回归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越来越多企业把根脉留在晋江,出现新一轮总部回归、资金回归、税源回归、抱团回归的热潮,一年来,共有83家企业总部、销售中心回归。

 

标签: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