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厦鼓航线调整成"城市更新"范例 撬动城市一连串的改革

www.ijjnews.com   厦门日报  2015-05-13 07:59
  

  曾经,上班大军和旅游大军在鹭江道狭路相逢,堵车和迟到,成了常态;

  曾经,人们拥挤在逼仄的码头,任凭日晒雨淋,游客喊累、居民叫苦,老轮渡不堪重负;

  曾经,小木船在厦鼓海域非法载客,险象环生;

  曾经,庞大的人流扎堆在琴岛东南部,摩肩接踵、人声鼎沸,旅游毫无品质可言……

  有时候,动一子,就可以盘活整盘棋。鼓浪屿整治提升的设计者下了这手盘活全局的棋。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始于半年前的厦鼓轮渡航线调整,将解决鹭江道交通的“老大难”问题与鼓浪屿整治提升行动并联,将海上公共交通动线的重构与城市空间资源的整合结合起来,将鼓浪屿静与净的回归,与拓展城市主体功能、平衡城市快与慢有机联系,环环相扣,一动皆活。

  厦鼓航线调整就像一只砝码,撬动了一连串的改革,成为一个颇具指标意义的“城市更新”范例。

  一趟船:伴着钢琴声,旅程更美了

  从一个机场到另一个“机场”,上周五,北京游客裴峥的厦门之旅就是这么开始的。

  一开始,她把坐船去鼓浪屿的地方称作“渡口”。没想到,她看到的却是一个宽敞大气、设施先进完备的高端码头,“跟机场一样”。出发前,很多来过厦门的同学告诉她,鼓浪屿很美,但去鼓浪屿的过程是一种折磨:排长队买票,晒太阳,候船坐船都站着,人挤人……这让她一度犹豫:鼓浪屿还去吗?幸好,她来了。

  拿身份证到自助售票机刷卡购票,在候船大厅里坐了会儿,轻松上船,一切都不是传闻中的那样。

  宽敞的船舱、整洁的木地板、舒适的软座,大大超出她的预想,更让她惊喜的,是船上有人弹钢琴。

  海浪,琴声。她忍不住坐得离钢琴近一点,伴随着海浪和琴声一起摇曳,静静地望着窗外。这首舒缓的曲子她不知道名字,却让她沉醉,“刚上船的时候挺遗憾的,今天海上雾蒙蒙一片,什么也看不清。不过有这钢琴声,感觉雾都是美的”。

  一段路:不再“闯三关”,上班的路顺了

  最近半年,梧村居民吴奕全的起床闹铃,向后拨了半小时。

  吴奕全是鼓浪屿上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每天开车到轮渡周边停放再登岛上班,以前,这段路需要“闯三关”。

  第一关,行车。每天八九点,市民上班的高峰也是游客出行的高峰。旅游大巴接踵而至,有的停路边,占了车道;有的在调头,阻了通行。吴奕全心急如焚,却只能缓缓行驶。

  第二关,停车。这个时间点要在轮渡周边找到停车位,要有足够的运气。大量旅游大巴不说,自驾游的小车也不在少数,和平码头没车位,英迪格新领荟没车位,甚至连稍远的南中广场,有时车位也被占光。

  第三关,候船。和大量游客同挤轮渡,滋味实在不好受。吴奕全最怕的就是夏天,“从人群里突围出去,全身都是汗,太难受了。”

  半年前的厦鼓轮渡航线调整,帮吴奕全一口气扫清了这三道“关卡”,省下的时间,还能多睡半小时。“同样一段上班路,心情却是两重天。”吴奕全这样形容。

  一份情:爱上鼓浪屿,要带家人定居

  “爱上鼓浪屿可能各有各的原因,于我就简单了,看着这些光亮的石板路,自有一番情怀。”上周三,一场小雨过后,张燕仁把拍的照片发上朋友圈,引来众人共鸣。

  一年半以前,张燕仁还在抱怨,鼓浪屿的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巴掌”。2013年10月,曾为央视工作多年的张燕仁来到鼓浪屿,成为一名“新鼓浪屿人”。那时,正是鼓浪屿最糟糕的时候,庞大的人流聚集在小岛的东南部,垃圾遍地、烧烤肆虐、摊贩占道、违建四起……体制上的掣肘,让岛上的城市管理与卫生保洁陷入困境。

  改变从整治提升开始。岛上的管理体制重新理顺、航线调整合理分散客流,心中的“海上花园”,开始慢慢回归。

  “鼓浪屿给了我早晨和晚上。”去年10月,张燕仁告诉记者,早晨和晚上人少、干净、舒服;而刚来时,鼓浪屿什么也给不了他,“地板很脏,很多油渍。”那时,住在内厝澳的他,每天宁愿多绕20分钟路回家,就为了避开街心公园和泉州路一带。

  “鼓浪屿现在给你中午了吗?”昨天记者再问。张燕仁回答:给了一半,中午人还是比较多,但是现在的鼓浪屿很干净。

  到鼓浪屿一年半,张燕仁已经爱上这里,打算带着家人一起长期定居。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航线|调整|城市
稿源: 厦门日报  编辑: 郭婧婧郭婧婧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