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活动传承】苏统谋:坚持“口传心授”义务教南音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05-11 08:41
  

  人物名片

  苏统谋:1939年出生,晋江深沪人,晋江市南音协会创会会长、晋江南音艺术团首席顾问、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编有《弦管古曲选集》《弦管指谱大全》《过支套曲》等。

  传承项目

  南音:又称弦管,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作为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一直以来都有赖于社团组织的传承和传播。2009年9月30日,南音正式入选“世遗”。

  每周六,位于晋江八八商业城的晋江南音艺术团,都会传出阵阵的丝竹弦管之声,相伴的还有孩童稚嫩清脆的南音清唱。

  近年来,在政府的重视下,晋江市南音艺术团被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牌为泉州南音传习所,晋江南音艺术传习基地也被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授予“福建省特色文艺示范基地”。2011年开始,传习所每年都会招收9至14岁左右的学员进行免费教学,而“执教”的是76岁的南音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苏统谋。

  教南音不收钱 还免费提供午餐

  每周六的早上七点多,家住厦门东渡的曾先生带着女儿从家里出发,先搭公交车坐到岛内的火车站,买了从厦门到内坑的动车票,到了内坑后,再搭公交车来到位于青阳市区的晋江南音艺术团。

  一天来回坐车六个多小时,为的就是要找苏统谋学南音。

  “南音传承得最好的地方就是泉州,而苏统谋是南音界泰斗级的人物,不仅南音的积淀深厚,而且教授南音很有方法,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在这里学到‘原汁原味’的南音。”曾先生说,比起孩子能跟随苏统谋学南音,每周从厦门到晋江的颠簸和辛苦都不算什么。

  更令曾先生颇为感慨的是,到传习所找苏统谋学南音,不仅不用交学费,传习所还为所有的学员提供午餐。

  传习所的十几位学员年龄9岁至14岁,主要来自金井、龙湖、池店等镇。目前学员最小的是来自金井的林嫣然,祖籍漳州,家住金井,她虽然在晋江出生长大,但是闽南话却还不会说。

  “苏统谋老师人很好,孩子对南音也有兴趣,我们为了让孩子能够多学习一些传统文化,去年年底就将嫣然送到南音艺术团学习南音。”林嫣然的父亲林旺添说。

  但并不是所有送来的学生,苏统谋都会收下。

  “艺术需要天赋,需要有音乐的敏感性,唱曲的人第一要有声,形体也讲究,台风要好。”对于想来学南音的孩子,苏统谋一般会有一个简单的面试,让孩子跟着拍节拍,看看对节奏敏不敏感,适不适合。

  也有不少学生不是自己上门来报名,而是苏统谋去“物色”来的。因为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南音比赛的评委,所以常常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南音的好苗子。

  坚持“口传心授” 逐字教逐字讲

  学生一批一批地来,又一批一批地离去。年纪小的学员或许是升学的原因,而南音艺术团的团员,也有是工作或家庭的原因而离开队伍的。

  也正因为这样,苏统谋才坚持不断地选拔好的南音苗子,利用每周六给孩子们上一天课,以此来为晋江的南音传承培养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越是古老的东西要传承越困难,传统艺术要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十年的时间。”苏统谋说,“以前是人家教我,现在我也有责任教别人。”

  在苏统谋小的时候,南音的传承主要是亲友帮带,形式都是“口传心授”。苏统谋的父亲也是一位南音的弦友,苏统谋才10岁左右,就被父亲带到了“馆里”(现在叫南音社),交给了老师教。从吹洞箫开始,慢慢地开始接触其他打击乐,苏统谋慢慢地学会了南音里的所有乐器。

  16岁的时候,苏统谋遇到了名师陈天保。那时候条件艰苦,师徒俩出门都得走路,在路上,陈天保把脚步当拍子,就让苏统谋跟着拍子学念唱。

  现在南音的教学条件当然好得多了,但是,苏统谋还是推崇传统“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年纪小,有的都还不识字,学每一首曲子前,苏统谋先会逐字地读给孩子们听。因为南音的曲子里使用的都是古汉语,里面蕴藏着很多河洛语。在不同的语境里,同样一个闽南字也有不同的读音。所以,在每一字读完之后,苏统谋还会为孩子们讲解释义,细到每一个字的意思。当然,也会讲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角色唱时的心情。

  孩子们没有其他凭借和偷懒的方法,只有把曲子硬背下来。但苏统谋却很开心,他说,根据经验,孩子们这时候记下来的曲子,一辈子都会记在心里。

  为了方便孩子们入门,苏统谋会先教一些歌诀类的曲子。等孩子们入门了,就开始教识谱、器乐。

  为了保持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苏统谋除了在教学方面严格要求,其他时候对孩子们都好得不行,每天中午的午餐,他会亲自带着孩子们去“挑选”饭馆,孩子们喜欢吃什么就去吃什么。

  想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南音老师

  每周除了周六传习班的小学员上课,平时还有三位泉州师院的研究生,坚持每一个星期来找苏统谋学习南音的理论知识。

  南音国内的博士生还没有,目前只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陈燕婷正准备攻读南音博士。陈燕婷是晋江安海人,之前也特地回来向苏统谋请教学习。

  倒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先出了一名南音博士——祖籍晋江溜石、居住在香港的林秀萍。

  林秀萍原来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后来花了十几年时间去考研究生、博士生。他出版了一本专著——《中国闽南的南音音乐文化:适应和传承》,为了这本书,林秀萍也是来到南音艺术团找苏统谋老师专门请教。

  “南音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因为它是中国传统音乐很重要的一部分。”苏统谋说,他小学没有毕业,但如今可以带研究生、博士生,都是受益于南音背后深厚的文化积淀。

  一辈子除了教,苏统谋还出版了不少录音带和南音有关的书籍,不少南音社团用的教材就是他写的。

  “学习南音要靠兴趣,南音不是商品,它的价值不能用钱来衡量,学习它只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苏统谋说,他会继续将南音传承下去,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利用政府给南音的专项保护资金来培养一批优秀的南音老师,让他们来“接棒”。(记者_董瑞婷 陈巧玲 文图)

标签:南音|义务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秀英谢秀英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