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个性化”或成传统企业变革风口
从2004年到现在,传统电商已经度过了黄金十年。在“互联网+”的拐点,泉州传统鞋服企业该如何利用这个新拐点,找到产业发展新模式。在日前举行的2015(第6届)中国鞋服行业电子商务峰会上,围绕这个议题,国内知名专家、电商企业家、服务商和实战操盘手,以及来自鞋服、食品生鲜和茶叶等传统企业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发声未来,为鞋服电商引入新思维,共议转型新希望。
作为当下电商最为热门的话题,O2O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微商板块异军突起、跨境电商品牌国际化、鞋服电商下一个风口等这些话题引发全场热议。“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机遇已经出现,这也成为与会人士的共识。
记者_蔡明宣 柯雅雅 董严军文图
抓住消费“个性化”大趋势
清华大学教授、电商专家柴跃廷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主题演讲中提到一个观点,“互联网+”将带来每个环节的社会化,从而倒逼服务的细致分工,在这个过程中,早年发展起来的淘宝、京东等大平台已无法形成平台垄断局面。未来,电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供应链的重新分工将给传统鞋服产业带来新的机遇点。在这个过程中,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化将成为改革核心,而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将成为产品主要表现形式。
讯网科技董事长王冬竹则指出,随着B2B、B2C领域的成熟,鞋服电商的发展已接近顶点,加上政府在其他新兴领域的电商发展导向政策,电子商务生态区出现了长足的发展。当谈及传统鞋服产业的互联网变革,王冬竹则预测,未来所有的制造环节将标准化,生产供应链环节只会是各个品牌共享的平台,而竞争的焦点则集中于创新和“造神”,这个过程也就是企业实现产品个性化的过程。
供应链电商化催生
传统企业新机遇
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倒逼传统产业变革,新兴技术更是为传统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添砖加瓦。在这个过程中,优质供应链平台的出现将引领鞋服电商的新机遇。
王冬竹认为,面对鞋服企业深度洗牌,未来的目光将汇聚于众多新兴的互联网鞋服企业,“这些企业虽然有着超强的销售能力,却缺乏供应链端的管控能力,它们需要打通供应端产品和原料两个节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批量鞋服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以透明化的成本竞争推动鞋服行业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类似一品嘉这种供应链整合商将异军突起。借助互联网思维,在平台运营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一品嘉创造了年销售10亿的佳绩,这足以说明供应链电商化也将催生不少鞋服电商新机遇。一品嘉总经理庄伟雄从云工厂(供应链+品牌)的角度探讨了鞋服行业的升级之路。“我们以供应链为突破口,通过整合鞋服产业链条上的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渠道商、客户,从而搭建起一个电商供应链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微定制、众包生产、订单产能优化、沟通成本最小化等模式。”
“总的来说,在销售前端,去赌天猫、京东这样的平台模式已经不行了。互联网社会发展非常快,我们需要融入一个更大的生态,发挥泉州产业供应链优势,在销售后端寻找各种机会创业。”上述人士表示。
而这个趋势,记者也在柴跃廷教授处得到证实。他指出,类似天猫这种通过展示产品来被动销售的方式已经过时,随着分工细化、个性化时代的到来,供应链将被下一波电商企业分割成各种富有特色的微平台,这些平台将在不同领域重组电商利益链。
移动类电商聚焦
消费者价值最大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所呈现出的爆发式发展,微商、O2O、微门户、微平台等新渠道不断涌现,移动时代已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此外,网络创业与消费进一步被推动,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国际电子商务国际影响力愈加增强。
微商作为目前新兴热门的电子商务模式,被誉为中小卖家的翻身新机会。九牧王电商总监张铁龙在题为“通过库存整合全渠道玩转O2O”的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九牧王O2O的三个核心点,他们分别为:面向品牌、面向客户、提升顾客体验。
张铁龙指出,“现在顾客购物的方式和获取品牌信息的渠道是立体全面的。这样的话,顾客购买产品的流程,所体现的数据将变得复杂化、多元化、移动化。要想将顾客消费的大数据信息精准地反馈给生产,就需要在IT上下工夫,这过程就需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供销信息的传导能力,另一方面是销售终端信息的获取、顾客信息的分析,借助流程化实现大数据的闭环,从而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老北京布鞋的网络运营总监徐田通过“2万分销员如何撑起微信分销”的事例印证微商个人群体的澎湃力量,足以影响一个品牌的营销行为等。不少企业和个人都试图通过微商打造最具个性化的消费者体验。
- “创二代”为困难群众提供个性化慰问2015/01/31
- 恒安联手IBM 昨启动第三次管理变革2014/03/14
-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五大变革报考研究生不再限年龄2013/09/18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