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人民网:朋友圈微商呈“传销化”趋势

www.ijjnews.com    人民网 2015-04-08 18:00
  

  原标题:朋友圈微商呈“传销化”趋势营销机制亟待规范

  近日,网上一篇名为“原来朋友圈晒成交、晒对话、晒记录是这么弄出来的”帖子让不少喜欢在朋友圈里购物的网民大跌眼镜,帖子称交易记录、转账记录都可以通过软件随意制作。微信的广泛使用,使得“微商”这一网购模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渐渐浮现。

  事件:

  朋友圈微商生意火爆?业内称很多是软件做出来的

  记者从百度搜索“微信对话生成器”,瞬间跳出数万条相关信息。随后记者随意下载了一款试用软件,按照说明,很快生成了对话。软件不仅可以随意设置对话双方的头像、昵称,编造对话内容,还能插入微信转账、语音,最后软件还帮助自动生成截屏。而“支付宝转账截图生成器”则可以设置双方支付宝头像、姓名、付款金额等转账信息。记者看到这些软件在某些网站上已被下载数十万次。

  一位在朋友圈里卖东西的微商告诉记者,这种做法的确存在,并且越来越受微商青睐。“多数是捏造好评和成交额,让人误以为产品质量好受欢迎,这样就能吸引别人购买。”这位微商说,由于目前对微商没有规范,整个圈子较乱。

  记者发现,这种做法甚至可能演变成为传销。一些微商的重心不是放在销售产品上,而是为了发展下线,招代理商,有诈骗嫌疑。[详细]

  反应:

  朋友圈变生意圈市民颇有怨言

  有不少市民对朋友圈变生意圈颇有怨言,除了存在过多占用“空间”的行为,还有一些微商卖劣质产品。

  “以前朋友圈里都是朋友的生活状态,还有一些心灵鸡汤等,现在一打开空间,铺天盖地卖香皂、化妆品、红糖、阿胶、衣服的,都是朋友,屏蔽了也不好意思。”市民王先生说。

  同样反对微商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前段时间给孩子在朋友圈买了一双NIKE鞋,因为对方是自己的朋友圈好友,也是一位孩子的父亲,并且对方一再强调是正品,便放松警惕购买了一双。“到货之后才发现鞋子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走线非常不均匀,鞋帮也硬邦邦的,我立刻去微信里找他,结果他跟我说他只是一个代理,实物他也没见过。”刘先生说。

  “不仅是质疑货品的问题,现在的朋友圈和空间都被卖东西的占了,看着就很反感。”刘先生说。[据齐鲁晚报]

  腾讯曾发布《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

  虚假广告多、集赞转发烦、诱导分享令人尴尬……腾讯希望通过一份6000多字的“朋友圈说明书”来解决这些问题。日前,腾讯公开发布《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内容涉及朋友圈的内容规范、行为规范、数据使用规范、支付规范,以及相关的处罚机制等。

  按照这份规定,侵权及侵犯隐私类、色情及色情擦边类、暴力赌博涉黑类,以及违法、虚假广告等内容,均成为被禁对象,不实信息、诱导分享、诱导关注类内容也将受到处理。微信官方还将处理在朋友圈“使用外挂”、“刷粉”等行为。

  在这些规定中,朋友圈内的诱导分享行为成为重点清理对象。[详细]

  假货多:

  血统造假挂“洋牌子”你还在朋友圈里买面膜吗

  “去看看你微信朋友圈有多少人在卖面膜,就知道面膜有多火了。”在呼和浩特市一家事业单位供职的赵晴打趣道。她微信朋友圈中的陌生人90%是微商,而微商中的90%又是做面膜的,且绝大部分卖的都是洋品牌。据调查,挂上洋牌子渐渐成为一些面膜厂家的惯用伎俩。

  一位在朋友圈卖面膜的微商介绍说:“每卖一盒可以拿提成50元左右,一天卖个十几二十盒很轻松,我一个月只靠卖面膜就能赚两三万元。”这位定位在低端代购的微商说,现在卖面膜很多都是多级代理,发展了下线还能拿提成,所以在他们圈子里,卖面膜月入10万元并不是传说。

  很多女性买面膜是为了美白,那些“一敷即白”等类似的宣传语总让人兴奋。记者发现,面膜上满天飞的“美白”二字很可能本身就违规。皮肤美容学专家路正林称,可怕的还有非法添加的激素。这些激素会致癌、导致各种皮肤疾病。[详细]

  维权难:

  “微商”监管成新难点

  微信朋友圈生意在去年如火如荼,但由于微信用户并不用登记身份证等真实信息,由此引发的纠纷不断。时至今日,如果在朋友圈出现这类消费纠纷,是否能得到解决?

  新消法和《办法》都对网购交易过程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规定,然而,面对悄然兴起于微信朋友圈的“微商”、“代购”等交易行为,目前消费者维权仍有一定难度。四川省工商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夏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微商”因没有市场经营主体,是代买、代销的关系,目前法律法规存在空白,监管和维权都具有一定难度。[详细]

  工商提醒:网上聊天记录可做证据维权

  淄博工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今年3月15日开始实施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明确规定:消费者网购后可把与商家的聊天记录通过截图等方式保留下来,一旦遭遇非法拒退的情况,就可以通过掌握的“证据”维权。

  公安提醒:遇到诈骗可通过网上平台举报

  警方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到微信店铺购物,如果发现微信上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广大手机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朋友圈的举报和投诉功能进行检举投诉,核实后腾讯将会对违法账号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 [详细]

  案例:

  女子微信朋友圈卖假奢侈品获刑

  36岁的何女士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万元。

  原来她在微信朋友圈销售的奢侈品全都是山寨货。

  据了解,何某也是杭州乃至浙江省内利用微信平台售假而获刑的第一人。

  为何走上售假的路?何某说,丈夫瞒着她把家里所有的钱都用于投资,因为投资失败不但公司破产,家里也变得一无所有,还欠了好几十万元的债。

  2013年5月底,何某发现朋友小吴做起了“微商”,在微信上发布“香奈儿”、“迪奥”、“普拉达”等奢侈品A货的销售信息,对方还托她转发消息到朋友圈。

  何某转发这些“奢侈品”的销售信息后,果然有生意上门,很多朋友都来向她打听价格,想要购买。想到身边一些朋友都很喜欢这些“奢侈品”,而且身边也有不少人在微信朋友圈做代购,赚钱不少,何某于是决定做一名专职的微商。[详细]

  未来:微商要成“下一淘宝”面临多重障碍

  第三方微商成电子商务“新宠”

  近日,由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和中国PE行业投资人盛希泰创立的天使基金“洪泰基金”,将成立后的“处女投”投向了“大V店”。在游戏规则尚未完善的微商界,俞敏洪的此次投资无疑引起了轩然大波。“大V店”的出现是微商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各路电商巨头也纷纷抢滩布局。例如,吸收了腾讯电商业务的京东,正在继续去中心化电商的探索,其中包括京东微店,以及独立子公司拍拍的“拍拍微店”。拍拍微店APP于今年1月正式上线,这是一款面向卖家的开店工具,下载APP后,只需要通过QQ号码就可以注册,可以用手机给产品拍照和编辑商品详情,一键上货。

  “朋友圈卖货”模式已穷途末路呈现“传销化”趋势

  在“大V店”、拍拍微店等第三方微商平台出现之前,人们印象中的微商多是直接在朋友圈卖货的个体商家。如今,由于存在种种问题,原始、野蛮的“朋友圈卖货”模式已经穷途末路。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朋友圈创业者销售的产品不仅多为“三无”产品,而且通过“发展下线”的形式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代理队伍,其中层级明确,下级代理如要加盟,必须向上线缴纳一笔不菲的“入门费”才能拿货,收入分配也采用层层“抽水”分成,“传销化”趋势明显,十分令人担忧。[详细]

  结语:

  “微商”营销机制亟待规范

  微商行业主要有B2C和C2C两类主要模式。B2C模式为通过搭建一个微商管理体系,提供完整的分销方案,卖家依靠销售进行提成。而C2C模式则是通过品牌商找一级总代理,由一级总代理往下,层层发展代理商销售产品的纵向模式,而这也是最为普遍又最有争议的微商模式。

  在微信朋友圈里开微店做生意,对店家来说交易快捷成本小,但对买家来说却是维权艰难风险大。由于微信圈子营销的封闭性、临时性以及分散性等特点,给微店逃避监管、恣意传销售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网购市场虽然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但是微店这种新的形态的出现则让不少消费者措手不及,也让不少不法商家钻了空子。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电商平台要负起责任,加强自律和内部的监管,微信电商模式要健康发展,应让规范的营销机制先行。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这种类似个人账户的网上营销行为应当尽快纳入到法治的框架中。

标签:朋友圈|微信|传销
稿源: 人民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